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內心的暴雨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3-01

瀏覽數 6,200+

內心的暴雨
 

突然下起雨來。

你看向公司的傘架,發現自己平常放在裡頭的塑膠傘不見了。

內心的暴雨_img_1

多數人遇到這種狀況,會怎麼想?

1.有人拿走我的傘吧

2.我是不是忘記放在哪裡了

A:1.有人拿走我的傘吧

認為責任不在自己,而是他人,會比較沒壓力。因此,多數人應該會直覺認為,是別人偷走傘,而不是先想到可能是自己放在別的地方但忘了。

大腦的機制,會讓我們將成功解釋為自己的功勞,將失敗視為他人的過錯,或不可抗力的結果(註一)。簡而言之,就是成功都是因為自己,失敗都是因為別人。

看以下這些例子,應當會有同感吧(註二)。

別人不做是怠惰;自己不做是因為太忙。

別人升官是好運;自己升官是因為努力。

別人做一件事得花很長的時間,是不得要領;自己做一件事得花很長的時間,是因為仔細。

別人得到上司厚愛,是因為會拍馬屁;自己得到上司厚愛,是因為配合度高。

別人做不好工作,是沒有才能;自己做不好工作,是因為上司是笨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別人考試考差,是不夠努力;自己考試考差,是題目太難。

別人做沒人交代要做的事,是干涉太多;自己做沒人交代要做的事,是態度積極。

為了維護自尊心,我們的大腦會不知不覺扭曲其認知或知覺的歷程,創造出讓個人感覺良好的理由。

本書風評不佳,是世人缺乏理解力。

本書獲得好評,是作者有見識。

(抱歉,開玩笑的啦,其實是要感謝出版社和書店)

心理學效應

自利偏誤(Self-serving Bias)

人類的一種歸因傾向,在歸因自己行為時會格外寬厚,當自己表現好時會歸功於個人性格因素;自己表現差時會歸咎於外在環境因素。

註一:Miller DT, Ross M. Self-serving biases in the attribution of causality: Fact or fiction? Psychol Bull 82:213-225, 1975.

註二:Maxwell JC. Be a People Person, Cook Communications, Chariot-Victor Books, 1989.

內心的暴雨_img_2

本文節錄自:《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一書,池谷裕二著,李靜宜譯,時報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