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有眼瞼作為開關,但聽覺是沒有開關的。在一間漆黑無光和一間有些光的房間裡,你突然打開手電筒,在哪個房間裡手電筒的光線才更明顯呢?這稱為遮蔽效應 (masking effect),類似噪音的雨聲就是給熟睡的你製造了一個遮蔽效應,使得一些原本在寂靜的夜晚會影響到睡眠的外界聲音變化被遮蔽了。(本文節錄自《大腦密碼大探索:1500公克的宇宙》一書,趙思家著,遠足文化出版)
在寫這篇文章時,倫敦恰好在下雨,我剛剛站在窗邊就想著,哎呀這時候就該去打個盹兒。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下雨天睡眠品質特別好,那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
就我而言,我非常非常喜歡下雨天。這也是我當時選擇來倫敦讀大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覺得落雨的聲音極其令人心情平和,而且每逢雨夜,我的睡眠品質都特別好。
視覺有眼瞼作為開關,但聽覺是沒有開關的(除非用耳塞死死堵住)。聽覺系統像是一個全年無休的安全警報系統,即使你在睡覺時它也一直監控著身邊的環境。這毫無疑問對人類的生存有著絕對的優勢,使得我們即使在睡覺這種無意識狀態下,還能夠警覺地發現危險,並及時地採取行動。
但這也有些壞處。譬如說你因為室友的打鼾聲而無法入眠,好不容易入睡後,又被隔壁小孩的吵鬧聲吵醒。但實際上,並不是噪音本身把你吵醒了,而是突然間的變化或反差吸引到了你的注意力,讓大腦下意識地警醒。
什麼叫突然間的變化呢?例如,在一間漆黑無光和一間有些光的房間裡,你突然打開手電筒,在哪個房間裡手電筒的光線才更明顯呢?當然是在漆黑無光的房間裡。如果房間裡本來就有光,那些原有的光好似「遮蔽」了來自手電筒發出的新的光線。
這稱為遮蔽效應 (masking effect)
相同的道理,把光換成聲音,相比於一間長時間有雜音的房間,在一個寂靜無聲的房間裡,突然響起來的手機鈴聲會更加引人注意,即使手機鈴聲本身是一樣的。這一點大家應該很熟悉吧,特別是有不小心在自習課上忘了將手機靜音的人,肯定是感同身受。
而類似噪音的雨聲就是給熟睡的你製造了一個遮蔽效應,使得一些原本在寂靜的夜晚會影響到睡眠的外界聲音變化被遮蔽了。換言之,雨聲就像是臥室裡的窗簾,減少了臥室裡的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簡稱SNR 或S/N。指一個電子設備或者電子系統中信號與雜訊的比例),達到了一定的噪音消除的作用。
利用這類原理,有人還專門在辦公區域製造一些類似雨聲的白噪音、粉色噪音,用來隔絕聲音,達到一定的隱私保護和減少干擾的作用。
之前我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參觀宮殿的時候,就注意到在一個房間外放有一個類似於滴水裝置。旁邊有人介紹說,當房間裡有談話時,外面這個滴水裝置就會開始咕嚕咕嚕地流水,如此外面就很難偷聽到裡面的對話聲。真是一種妙用。
但是,每個人對聲音的敏感程度是有差別的。雖然理論上來說,白色雜訊會有遮蔽效應,能夠隔絕噪音、減少干擾,但這是基於「這個雜訊本身並不是一種干擾」的前提。對於有些人(可能大多數人)會覺得,白色雜訊太不自然了,特別是稍微調大一點,不僅令人分神,長時間聽還會讓人感到煩躁焦慮。
如果你不喜歡白色雜訊,可以試一下粉紅雜訊,它和白噪音很類似,但學術上認為它聽起來更像自然的雨聲,這是因為這種噪音主要是有中低頻的聲音組成的,減少了刺耳的高頻聲音的強度。有人形容它聽起來更加柔和。
那聽白噪音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呢?
從認知功能來看,暫時還沒有發現白噪音的明顯危害。甚至有研究發現有一點噪音會幫助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集中注意力。但我曾和導師聊過這個問題,導師提到過,她有發現嬰兒在聽到白噪音,譬如吸塵器所發出的聲音時,會突然入睡,但這種情況可能並不是簡單的白噪音隔絕其他雜訊所帶來的助眠作用,而是讓嬰兒受到了驚嚇,不知所措,故而進入睡眠狀態保護自己。
總之長期使用白噪音、或是讓嬰幼兒就使用白噪音並不是一個特別完美的想法。也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得遮蔽效應失效,降低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另外也應該避免使用耳機,一方面長時間戴耳機會擠壓皮膚,使得血液不流通感到不適,同時連續幾個小時都戴著耳機也不衛生。我建議儘量使用音響之類的揚聲器。
但下雨天適合睡覺的原因不僅如此。自然界的聲音自然而然會使人感到放鬆。這大概是因為自然界的聲音往往有一定的重複性,而大腦對於重複性的資訊,很快就會適應,所以即使雨聲本身是多餘的噪音,但也能讓你可以伴著雨聲睡著。
不光雨聲如此,微風吹過的聲音、水流潺潺的聲音、樹葉沙沙作響,甚至昆蟲鳥兒的的鳴叫,即使只是短暫地體驗了一下大自然,比如說看森林、大海的照片,都有同樣或者類似的的效果,讓人舒緩心情。這種現象在學術上被稱為 「自然環境體驗的恢復作用」(restorative eff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s).
這裡多說兩句,其實 幼年時住在大自然裡,或是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對於孩子的發育也很有作用,對於性格培養、舒緩情緒等等都會有長期的好處。即使不能住在臨近大自然的地方,也應該在家裡多放置一些活的植物,也會有顯著的積極效果。
之前我在淘寶上看到有賣各種有大面積樹葉的窗簾浴簾,我覺得這個設計很不錯哦,不僅好看,也有可能會對心情舒緩有好的作用,如果哪家出了模仿綠地的地毯,我也要買來試一下。
從進化生物學來講:雨天好睡有其道理
除此之外,從進化生物學來講,外面下雨的時,好好睡一覺也是有道理的。當我們的祖先還在叢林裡討生活的時候,需要出門頻繁進行狩獵和採摘這樣的室外活動。如果外面正下著雨,一會兒甚至可能會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這種時候就不適合戶外活動,聰明的人就會躲在洞穴裡。
同時,下雨對於其他的動物,甚至那些會影響人類生存的大型動物、野獸來說,也是惡劣的,牠們也不會選擇出門。這時對於人類來說,恰是危險最低的時候,不用擔心睡覺的時候被吃掉。
所以大多數的動物,自然而然地選擇下雨天休息,有這個習慣的動物,也更容易活下去。久而久之,這一特徵,就遺傳了下來。而我們人也擁有這麼一個習慣。
上面我們主要討論了聲音,但如果只是播放雨聲,效果也肯定不如真的下雨天的。這就和溫度、濕度以及通風有關了。研究發現,20℃也是最佳睡眠溫度;室溫在24℃以上時,睡眠會變淺,睡眠溫度在18℃以下,也不容易進入睡眠。
下雨時,屋內的濕度也會剛剛好,因為如果室內濕度太低,灰塵和細菌會容易黏在喉部粘膜上,引起咳嗽;當然濕度太高也不好,會覺得昏倦噁心。
在獨自工作時,我就不太喜歡完全寂靜的環境,所以我會放一些混合著壁爐燒著木頭劈啪作響、或是有些低語聲的背景音。如果你也喜歡這樣,強烈推薦一個背景聲合成網站,Ambient Mixer(www.ambient-mixer.com)。
我最喜歡用它模擬哈利波特裡的各種聲音。譬如說霍格華茲城堡裡,史萊哲林(slytherin)公共休息室的背景聲,在小說裡因為史萊哲林公共休息室是一間位於霍格華茲城堡的湖底的半透明房間,所以偶爾會聽到水的聲音,這種聲音最適合在大熱天聽到了。
而在看書的時候,我更喜歡用這個網站模擬雷文克勞(Ravenclaw)的公共休息室,因為這間公共休息室位於城堡的高處,風聲颯颯,拱形窗戶旁掛著的藍色絲綢窗簾被吹起時會發出很溫柔的聲音,而且因為房間是圓形的,人踩在木地板上的聲音產生的迴響又有些不同。非常有意思。
《大腦密碼大探索:1500公克的宇宙》,趙思家著,遠足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