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善用媒材、精進技術 讓想像盡可能突破限制

藝術學群學長姐帶路〉祐生研究基金會影音編輯企劃 涂瑞珊

邱學慈
user

邱學慈

2018-02-23

瀏覽數 7,000+

善用媒材、精進技術 讓想像盡可能突破限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18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你為什麼選擇就讀這個系呢? 

涂瑞珊(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2015畢,以下簡稱答答:我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但一直對藝術有興趣。小學一年級就學畫,高中加入戲劇社,之後無意間接觸到美國先鋒派作曲家John Cage的《4'33"》才驚覺,原來藝術也可以這樣玩!那是1952年的音樂作品,音樂家坐在鋼琴前沒有彈奏任何一個音,讓觀眾聆聽、主導自己內心的聲音。對我而言,John Cage傳達「空」和「禪」的方式都是全新的藝術手法,讓我跳脫對傳統創作媒材的想像,故決心深耕這個領域。

問:入學後發現與想像有何不同? 

答:我以前對藝術的想像是天馬行空的,以為只要想得到就可以做得到,但入學後才發現,藝術效果是需要向現實妥協的。例如我在製作畢業作品時,原本想要用懸吊裝置呈現顛倒的椅子,但礙於時間壓力,無法立即突破動力裝置的技術限制,最後只好向現實妥協,改以投影的方式,呈現椅子的倒影。

問: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為何? 

答:藝術創作不能空有理想,也要在技術上不斷突破,所以學校會開設錄像藝術、動畫裝置、互動科技等各式各樣的實做課程,訓練學生創作影像、製作動力裝置、釘木工、寫程式,讓我們能用更精緻的藝術手法準確傳達創作理念。這些多媒體的創作技術在在突破傳統媒材的限制,不僅拓展媒材開發的空間,也激發出更多創新的能量。

反覆琢磨 直至創作能準確陳述理念 

問:這些訓練對你的幫助是? 

答:老師從不接受模糊不清的創作概念,因為所有藝術理念的傳達都必須清晰、簡明。除了技術訓練,老師也會不斷雕琢我們的設計理念,在課堂上要求同學間互相「評圖」,將創作概念的輪廓一點點描摹出來。這些嚴謹的專業訓練不只培養我對美感的賞析能力,也讓我在日後的創作中,反覆琢磨自己的想法是否能獲得實踐,確認每一項作品都能用最佳的效果,精準地傳達設計理念。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