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羅振宇鎖定「超級用戶」 跨年演講賣知識

一張票4500元 一萬名聽眾座無虛席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8-01-31

瀏覽數 34,700+

羅振宇鎖定「超級用戶」 跨年演講賣知識
 

本文出自 2018 / 2月號雜誌 台灣海峽的綠金寶藏

跨年只能聽演唱會、看煙火?中國「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以售票演講與鐵粉相見歡。門票逾4000元的獨人秀,為何吸引萬人蜂擁?

曾幾何時,跨年活動成為一種儀式。

台北101大樓前摩肩接踵的紅男綠女,等著看360秒、1萬6000發的璀璨煙火噴發。韓國巨星Rain飛來台北跨年;華人第一天團五月天的「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在桃園棒球場和觀眾一起倒數計時。

但歲末年終的除舊迎新,只能是這樣載歌載舞,打鬧歡樂的形式嗎?

過去三年,在大陸,已經出現另一種形式的跨年。

2017年12月31日晚間,上海市捷運世博站7點半過後,開始出現人潮,紛紛往外型如飛碟的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去。前一天晚上,天后張惠妹的「烏托邦」世界巡城演唱會,就在這裡演出,阿妹火力全開,又唱又跳,驚喜連連。

隔天,同一場地不再勁歌熱舞,而將迎來一場知識饗宴。一萬名聽眾幾乎座無虛席,都是花錢來聽大陸著名「知識網紅」羅振宇的跨年演講。

台灣民眾可能很難想像,聽演講的費用,竟然可以這麼高,甚至還有不少黃牛票。一張980人民幣(約台幣4500元)的票,場外黃牛可喊價到1400人民幣(約台幣6400元)。

相約20年 赴不同城市開講

這樣的跨年盛會,羅振宇已舉行第三年,第一年在北京水立方,第二年在深圳春蠶體育館。他開玩笑預告,20年後,當他63歲時,「坐著輪椅也要上台」。

羅振宇創立的知識說書型脫口秀視頻「羅輯思維」和「得到App」在中國大陸新媒體界享有高知名度,至2017年底,「得到App」的用戶已超過1300萬人。但身為新媒體創業者,羅振宇一直有很深的焦慮。

他說,從創業一開始,公司就在市場上顯得「妖風陣陣」,就是要把自己所有的機靈勁抖出來搶眼球。2015年他意識到不該再追逐「流量」,應該做一些「時間愈長價值愈大的事」,因此決定以「時間的朋友」為名,和他的「超級用戶」相約20年,年年在不同城市開講,分享他這一年拜訪那些知名創業家、學者,自己對世界和中國趨勢的觀察,以及他的讀書心得。

他重新調整商業策略,不再拚命討好來來去去的陌生用戶,將重心轉向願意付費的「超級用戶」。

跨年演講第一年,開賣100套售價4萬人民幣(約台幣18萬)的20年套票,據說一小時就被搶光。羅振宇說,跨年演講的意義,不是要獲取流量,而是創造一個儀式性符號,激發使用者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他的鐵粉分散大陸各地,2017年的一萬名聽眾中,估計有2/3來自外地和海外。

當天,也有一群台灣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前往聆聽。令他們稱奇的是,大陸民眾竟願意花相當於台幣4000元去聽一場沒有任何其他來賓的獨人秀,而且近4小時,都是羅振宇一人獨白,卻幾乎沒有觀眾中途離場、沒有人打瞌睡,中間不時還掌聲雷動。

演講結束,已是半夜12點15分,大眾交通運輸已收班,主辦單位還調派巴士接送聽眾回到市區。

「每段演講的知識濃度都很高,等於是賈伯斯秀的延長,」在場一位台灣聽眾分享,羅振宇團隊用消化過的知識,以幽默風趣的角度刺激思考,這是編輯人的最高境界。

20人團隊 籌備年度盛事

羅振宇的公司團隊約400人,其中有20人專門負責跨年演講,從舞台設計、找贊助商、媒體直播,到內容呈現,這20人一年就專心做這件事。現場直播之外,還有圖片轉播、金句轉播。

所謂金句轉播,就是羅振宇演講內容的關鍵詞大放送,例如「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算法的力量,把一切軟肋變成鎧甲。」「人生算法:你面對世界不斷重複的最基本的套路。」「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羅振宇心念超級用戶,說到做到。以找贊助商為例,大陸某一省發行量約三億張的彩票商,好意讓他在每張彩票背面做「得到App」的廣告,他明知這個廣告效益一定好,但只能含淚回絕朋友的善意。因為想透過買彩票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不是他的用戶,他不能讓用戶覺得丟臉。

羅振宇的跨年「體驗經濟」,近四個小時沒有冷場,含金量驚人地高,還得歸功於一群很會造詞、下標題的幕後團隊,成功讓羅振宇從一位文化人,轉型為生意人、表演者,收割成果。而他也樂於做一名「賣知識的商人」。

去年底,《亞洲週刊》曾以8頁篇幅解析「中國知識網紅現象」,認為在中國方興未艾的終身學習浪潮中,羅振宇是核心人物之一。他和愈來愈多的知識網紅掀起了「知識付費」的潮流、「知識有價」的商機。

包括「得到App」的作者群們,也都名利雙收。例如北京大學教授薛兆豐的經濟學專欄,付費用戶突破20萬人,他分得2000萬人民幣,堪稱有史以來從嚴肅的經濟學課程獲得收入最多的學者。

儘管有人認為,羅振宇的知識服務,只是碎片化學習,滿足絕大部分人不喜歡讀書,卻喜歡被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但讓台灣文化媒體業羨慕的是,大陸知識人,竟能找到相約跨年、分享學習的大批聽眾埋單,為快速萎縮的紙本閱讀市場,走出一條新道路。

就像唱片、CD不賣了,音樂產業走向表演市場,再創高峰。傳統的出版媒體產業,也能這樣發展嗎?

(圖/「得到App」 提供)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