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馬上行動不一定對 四十歲開始的工作準則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1-16

瀏覽數 12,650+

馬上行動不一定對 四十歲開始的工作準則
 

審慎思考,決定後立刻行動。

凡事「馬上動手做」注定失敗

三十幾歲「馬上動手做」沒問題,四十歲開始必須審慎思考

近來以「馬上動手做」為主題,教人如何工作的實用書籍十分暢銷。的確,在日常工作中許多場合講求速度。上司告訴你:「明天早上之前把開會要用的簡報做好給我。」此時如果沒有馬上動手做,恐怕來不及完成吧。從這個角度來看,「必須馬上動手做」這句話沒有錯。但天下事皆有正反兩面。

換個場合與時機,有時需要的反而是審慎思考,而不是馬上動手做。

尤其身為主管,必須對自己的決策負責,因此更需要審慎思考。二、三十歲時,只要在指定時間內,盡快專注完成上司交辦的工作即可。然而成為領導者之後,要做「今年度的企劃案預算在設備投資與人事上該如何分配?」這類重要決策時,則必須花時間審慎考慮。畢竟這是很重要的問題,關係到組織一整年的成果。沒有經過審慎思考就給出答案、一旦走錯方向的話,很可能發生無法挽回的失敗。話雖如此,如果想太多,也可能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或是錯過談成生意的好機會。因此注意截止時間,審慎思考之後再行動,這才是四十幾歲的人需要具備的能力。

慢慢思考,快速行動,保持兩者之間的平衡

之所以發現行動之前審慎思考很重要,有很大的因素是受到我任職於纖維產業的影響。生產纖維、鋼鐵等原料的產業一旦建造了生產基地,就必須在那個地方生產製造五十年。如果是機械或汽車產業的話,只要有組裝機器,到哪兒都能夠製造生產,因此工廠等設施可配合需求回收再利用或蓋新的。但是原料產業無法這麼做。我擔任塑膠事業部長時,曾經負責處理海外設備投資事宜,最後在兩年內設立十二處全新的生產據點,不過在此之前,思考要在哪個國家建設哪些設備,就讓我傷透了腦筋;畢竟這項計畫關係到公司往後幾十年的業績,不得不深思熟慮。另一方面,由於我必須在兩年內達成這項任務,因此一旦做出決定,就必須全速行動。慢慢思考,快速行動。我做到了,所以能夠擁有現在的成就。

四十幾歲工作時,必須保持「審慎思考,決定之後立刻行動」的平衡。對於時間的感覺,也必須與二、三十歲時不同。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Column

商場上沒有永恆不變的理論。比方說,在「選擇與集中」的前提下,一般認為捨棄不賺錢的部門才是正確做法,但是在東麗株式會社,曾經赤字多年的碳纖維事業現在卻如日中天,成為集團的核心事業。因此,別全盤接受普遍的理論,凡事都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

馬上行動不一定對 四十歲開始的工作準則_img_1

馬上行動不一定對 四十歲開始的工作準則_img_2

本文節錄自:《40歲一定要養成的關鍵習慣》一書,佐佐木常夫著,黃薇嬪譯,天下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