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大好幸運,能到新北市北新公共托育中心!」還在申請育嬰假中的媽媽洪藝珊說。
她口中的公托中心,由新店區北新國小閒置教室改造而成,400多坪,2015年委由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經營。扣除政府每月補助3000元,家長只要自費6000元。目前有上百人排隊等著進去。
16名托育人員將幼兒分為四個班級,每一班招收15或20人。每一名托育人員照顧一組嬰幼兒,還要擔任另一組的協同照顧者,等於兩名托育人員同時掌握兩組孩童的發展。
洪藝珊的老大今年3歲,兩個月大時送到公托中心,老二出生後,也跟著一起來。她尤其滿意這裡的混齡照顧方法,讓不同年齡的孩子聚集一起,大的會照顧小的,她的老大在這裡學到生活禮節,已經懂得排隊、禮讓他人。
教室皆設嬰兒爬行區、幼兒步行區
「混齡照顧是我們的特色,」北新公托中心主任沈依瑩表示,這是耕莘專校自我摸索而來的教育方式。原本耕莘專校在2007年設置校內托兒所,以照顧教職員家庭中的3~6歲幼兒為主。耕莘嬰幼兒保育科講師王均安說,托兒所本來是依據嬰幼兒不同年齡而分齡照顧,但後來改採不分年齡的混齡照顧後,發現效果極佳。
為了實施混齡照顧,北新托育中心的每一間教室都設有嬰兒爬行區、幼兒步行探遊區和探索遊戲區,三個活動區域總共配有4名托育人員,20個嬰幼兒在高度不同的桌椅、櫃子間自由活動,又有圍欄當做隔離,安全無虞。
隔著教室窗戶,可以看到2歲多的小孩,手上沾滿顏料,開心地在桌上塗抹,鮮豔的色彩吸引1歲多、走路還不穩的小孩湊到旁邊觀看,想一探究竟,襁褓中的嬰兒則在喧鬧聲中安然睡覺。
沈依瑩表示,2歲以下嬰幼兒正值感覺動作期,觸摸顏料、黏土、沙子等觸覺柔細的物質,可以舒緩情緒,讓他們在熟悉教室裡,自在從事個別或團體活動,也能帶來安定感。
公托中心內也準備了許多玩具,透過穿繩子、使用剪刀、舀湯匙等遊戲器具,幫助孩子學習使用手指,練習手部肌肉,為生活自理奠定基礎。
各縣市使出渾身解數推廣有特色的公托中心,北新算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