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過,原先穿在你我身上的美麗服飾,很可能變成尾大不掉的垃圾危機?
2018年將是台灣舊衣處理的關鍵年。如果政府不加以正視,台灣每年會多出六萬噸的舊衣垃圾,相當雲林縣一年的垃圾焚燒量。屆時,將面臨舊衣堆滿地、無法處理的窘境。
為何舊衣將帶來一場新的垃圾大戰?
危機1〉出口價格直直落
中美日韓瓜分市場 台灣失優勢
過去,中國大陸是舊衣最大接收站,台灣是主要供應地區之一,保守估計每年有700個貨櫃輸出大陸。但近來情勢已逆轉,隨著中國經濟起飛、消費水平提升,大陸已從舊衣需求方變成供給端,每個月反倒出口1500個貨櫃到非洲、印度等地。
再加上美日韓等國的供給量,台灣的舊衣漸漸失去競爭力。尤其從2016年春節過後的2月份開始,台灣舊衣的出口價錢如雪崩般滑落,各縣市因品質不同,跌幅甚至從數倍至十倍間。
2017年底,來到位於新北市樹林區的中華民國傷殘宏恩協會舊衣回收場時。有一家外銷舊衣的貿易商,剛運走10噸重的衣物,他們再加以整理分類出口。
「以前這一車舊衣可以賣到12萬元台幣,現在僅剩1萬5000元,」前理事長、現任常務監事湯劍雄搖搖頭說,短短兩年間,舊衣從每公斤12元掉到1.5元。
回顧宏恩協會在舊衣出口全盛時期,每月可取得500噸舊衣,收入上百萬元,營運遊刃有餘。現在,回收箱逐漸萎縮,台北市剩下100個、新北市60個、基隆市45個,雖仍屬大型舊衣回收場,但每月營收已無法支應基本開銷。
每天看著堆滿地、分成春夏秋冬、男女性等一袋袋舊衣,「望衣興嘆」的湯劍雄只好另尋出路。
目前,在現場工作的有三位50幾歲歐巴桑,她們從事這行20幾年,個個駕輕就熟地分類滿地舊衣。「丟地上的一公斤1.5元,放入籃子裡的一公斤15元,」湯劍雄愈說愈辛酸,地上是要給外銷業者的,籃子裡較好的衣服經處理後,再與屏東身障人士合作賣二手衣——尋寶屋,藉此增加營收,勉強度小月。
危機2〉快時尚後遺症
衣服不耐穿 品質也參差不齊
尤其,全球「快時尚」風行後,舊衣市場更深受打擊。「快時尚」強調平價、當季流行,不是為久穿設計的,品質因此較差,連重複使用率也大降。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台北分會師姐分享,現在的衣服車工隨便、容易破損,不是脫線、起毛,就是拉鍊壞掉。
以前台北市的舊衣品質相對整齊,回收一公噸,業者可挑出700公斤的衣服出口,現在僅剩500公斤,愈到鄉下品質愈差,每公噸得以外銷的舊衣,也從300公斤跌至100公斤。
「現在勉強只有孟加拉要舊衣了,但他們給我們貨櫃,就好像『救濟』一樣,台灣已今非昔比,」舊衣回收廠商洪勝發說,很多地區寧可跟日本、韓國買,也不想進台灣的舊衣。
這兩年,台灣的舊衣市場宛如黃粱一夢,榮景轉眼成空。1997年,洪勝發每月出口18個貨櫃,現在銳減至2個貨櫃。以前每個貨櫃可以拿到1萬美元,現已縮水為3000美元。
危機3〉舊衣堆成垃圾山
處理費愈漲愈兇 業者吃不消
外銷面臨瓶頸,被淘汰的舊衣就變成島內的垃圾,只好請廢棄物處理業者清除,但處理費用卻水漲船高。近兩年來,每公斤從2.5元漲至5元,2017年12月下旬,又漲到7塊錢。
即便業者願意付高額處理費,也未必找得到出口。主因是台灣從2015年爆發垃圾危機至今,雲林、台東、南投等縣市依舊為民生垃圾問題所苦,每逢歲收時期,縣民就得忍受垃圾運不出境內,臭味撲鼻的苦痛。原本就吃緊的焚化爐處理量,哪輪得到舊衣垃圾?
一位業者私下透露,地方政府不想管也管不動,很多焚化爐委外經營,業者在商言商,處理費愈漲愈兇,清除公司也愛莫能助,根本搶不到焚化額度,只好轉送國外處理。
「這個問題很棘手,垃圾處理費漲到我們無利可圖了,」一位業者說,他每月都要花10幾萬的垃圾處理費。
外銷價格不好,垃圾處理費又不斷增加,回收業者內外受擊,開始蝕老本。
一位不具名的63歲業者唉聲嘆氣說,以前累計賺的錢都賠光了,又向銀行借貸1300萬元,目前每月均虧損十幾萬。「我現在的年紀還能做什麼,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他將唯一希望放在洽談中的訂單,成敗就賭這一次了。
中南部回收業者 紛紛喊撤
北部因舊衣貨源多、品質相對好,還繼續苦撐待變。但兩年前,中南部已有業者見情勢不對,紛紛撤退。
以彰化市公所為例,過去都是以招標方式處理舊衣,全市共有350個回收箱,每年至少有數百萬的收入。近幾年,招標金額直直落,從2012年的672萬元下滑至2015年的366萬元。2016、2017年,就有業者不堪虧損,寧可支付履約保證金,也要提前解約。
現在彰化市公所清潔隊自行接收舊衣,再以每公斤1元的方式統包出去。
舊衣回收業者劉協智就是彰化市第一個棄標的業者,他的工廠外圍堆滿從鄉鎮撤回來的回收箱。百餘坪大的場內,擺滿各式各樣的舊衣。
他寧可賠掉35萬的保證金,也要提前退出舊衣市場。「不划算啊,賠錢啊。我跟人家買舊衣一公斤5塊錢,收回來的成本是7塊錢,根本不能做,」他無奈地說。
舊衣沒人要,慈濟感受最深。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台北分會師姐說,慈濟不能與民爭利,並未設回收桶,僅在社區設環保站。又不能限制民眾不能丟舊衣,這段時間明顯感受丟的人變多了,「許多環保站已沒有空間堆放衣服」。
她分析,回收商不收舊衣,價格下跌,過去收破銅爛鐵的人也不要了,民眾只好拿到慈濟的環保站。
上游的舊衣出口價格巨幅滑落,也連帶影響到供應商的生計。前幾年,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協會將收來的舊衣全數交給回收業者,還能支撐營運。
才兩年光景,理事長徐宗男想都想不到,價格竟然腰斬,2017年春節前,每公斤價格還有12至13元,現在跌到6至7元。
原先促進會聘請三位整理舊衣的50多歲員工,徐宗男已委婉請他們趕緊找工作,擬透過志工協助,再撐一段時間。「現在是要死未斷氣,」純粹義務幫忙的他無力地說,促進會付不出薪水,正在思考將70個舊衣回收箱出租給別人。
由於舊衣回收是弱勢產業,全國含未有公司登記的家數不過約36家,再加上中央與地方根本沒有管理機制,舊衣回收形同三不管地帶,業者也求助無門。
其中又以新北市最嚴重,由於周邊有品質較好的雙北舊衣貨源,腹地大、租金又便宜,至少聚集約五成廠商。「我已經心灰意冷了,不想再說了,」一位多次向地方陳情的新北市業者失望地拒絕再發言。
這一次,接受《遠見》訪問的協會或業者均不約而同說,大家都在苦撐,2018年正是關鍵時刻,舊衣再出不去,業者恐將陸續倒閉,最後可能僅剩兩家大貿易商。
如果以目前台灣每個月舊衣回收量約6000噸來計算,兩家有出口管道的貿易商頂多消化1000噸,剩下的5000噸將會變成垃圾,一年就是六萬噸。
每年春節前夕,宏恩協會收到的舊衣就會堆到四公尺高的天花板,湯劍雄眼看年關將至,向中央喊話:政府不想辦法協助回收業者,就等著處理六萬噸的舊衣垃圾吧!
>>喜歡本文章的話,也別錯過本次的數位專題:【福爾摩沙變舊衣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