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一流企業,要的都是「人文學人才」!人文學不僅可以幫助培養批判思考,增進創意能力,更可以藉由對於他人的理解,分析觀點與需求,做出好產品。這也是為什麼Google、Apple、Intel這些一流企業,都看好「人文學人才」!而要成為人文學人才,「閱讀」是必須的,但是書籍數量那麼多,要從何開始呢?《人文學,翻轉企業未來!》一書就提供了如何精準閱讀,有效截取到你想要的資訊!
培養批判性思考的閱讀方式
人文學學習大多依靠「讀書」,閱讀相關的雜誌、論文和報導雖然也有必要,閱讀書籍更加的重要,但同時也更困難。書籍是具有一貫性和整體性架構的作品,閱讀篇幅較長的書時,需要更多的精神和時間,以理解架構和內容。大部分的人文學經典,以及有名的文獻,都是以書籍的方式呈現。
我們要怎樣閱讀一本書呢?雖然選擇多數人推薦的書是不錯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帶著「批判性思考」去閱讀的態度。
當然,所謂的批判性思考並不是無條件地反駁,而是時時探究書中內容是否正確,並且吸收好的部分,這才是「批判性思考的閱讀」。想要正確的閱讀,就必須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其實,這一點也不困難,你只要不斷地提出疑問,以思考及整理的方式開始閱讀。
要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知識,因為「批判」就是用自己所具備的知識,去檢視書中的內容。此外,先了解作者的可信度、歷史評價和周邊的反應,也會有助於閱讀。透過蒐集別處的資訊,能使你正確的評論,而不盲目地相信某一本書中的內容。
學習人文學可以讀的兩種書
當你在尋找人文學相關書籍的時候,你很可能會遇到難關,覺得書籍內容難以理解,閱讀速度又很緩慢,進而有了厭倦的感受。
無法好好地閱讀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你「集中在熟記細節」。其實,要熟記整本書是不可能的,那麼懂得閱讀的人到底是怎麼讀書的呢?對他們來說,閱讀是一種「確認的工程」,用來確認書中是否有自己不知道的重大事實,不重要的內容就直接跳過,不過,若對初學者來說,這樣的方式稍嫌困難,因為不了解的部分太多。
不論書本有多厚,都不要感到氣餒,一本書所包含的意義並沒有那麼複雜或了不起,你只需要了解貫穿全書的主題和價值。因此,沒有必要了解全部內容,只要找出書裡最重要的部分、精華的核心是什麼就可以了。
那麼,學習人文學需要讀哪些書呢?簡單來說,兩種類型的書搭配是不錯的方法。
第一種是展現人文學「整體潮流」的書,這類書有簡單和困難的等級,當然會建議初學者從簡單的開始,例如《哲學史》,或者整理歷史發展的書籍;不是依照時代的順序書寫,依照主題或類別而整理的書籍,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種是作者原創的作品,記錄作者本身的觀點與價值,而不是詮釋其他學者的著作,例如,《尼各馬科倫理學》、《純粹理性批判》、《槍砲、病菌與鋼鐵》等許多的人文學經典。這一類書籍都屬於各自的狹窄領域,雖然研究的範圍很小,卻很有深度。同時閱讀這兩種類別的書,可以穩定地學習人文學。
針對特定領域的潮流或主題,做解說和整理的書稱為「概論」或「解讀」,若是認為學術性的「概論書」太過艱澀,不妨選擇針對一般讀者所寫的概論書。
我們需要閱讀概論或解讀的理由是,閱讀也需要「準備過程」,閱讀基礎入門書和簡易的概論書,是為了未來閱讀困難的原典所需的準備過程。此外,一定要做足準備才有可能「正確」閱讀。
也許你會覺得,直接閱讀「原典」比較精確,因為那是沒有經過任何詮釋、最原始的版本。但是,直接閱讀原典有個風險,你很可能因為相關的資訊量不足,而造成錯誤的解讀。因此,在接觸艱澀的經典之前,你可以先讀讀看其他概論,或者別人的論述,這都有助於你更了解這個領域。有了這些基礎的知識,再去閱讀原典,就能避免錯誤解讀了。
除了閱讀與理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懷抱著「開放的態度」。了解書中主張的內容有可能不是事實,反覆質疑,不預設特定的立場,不停地想「為什麼」,這都有助於你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