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選擇這個所?
詹晉鑒答(以下簡稱答):我那個年代的男生,兵役都是一年的。當時很多法律系的學生跟我一樣,為了可以專心應付國家考試,先暫緩兵役,讀研究所就是其中一個方法。
其次,大學時,我深受李茂生教授的啟發。他帶我進入學習法律的另外一個境界。他會跳脫傳統框架去思考法律,也從不同角度去學習法律。那時候台大法律所有分民商、公法、刑法三組。因此我就毫不猶豫選擇李茂生教授所在的刑法組。
問:貴所給你的專業訓練為何?
答:現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我會馬上聯想到外國的案例。這是在研究所才養成的習慣。因為在大學部,老師沒有要求大量探討外國文獻。但進入研究所,寫論文的過程,就會閱讀大量外國文獻。
各種社會現象 用他國經驗找答案
問:這些訓練對你的幫助是?
答:以最近的oBike為例,oBike現在為人詬病的是違停的問題。首先,以現行的法例來說,我看到這個問題在台灣是無法可管的。然後我就會想這是台灣獨創嗎?不是的話,我就會去翻外國的文獻,看他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後我就會思考如何跟台灣現行法例做融合。
另外,我去觀察台灣學校的操場時,發現都是PU跑道配籃球框。後來我去德國、日本、中國,我會去看看操場是如何設計。我才知道,台灣可能是因為成本考量,但這樣卻阻礙小朋友接觸其他運動的機會。如此的思考方式,對工作非常有幫助。
問:什麼特質的人適合念這個所?
答:未來想要走學術路線的人,比較適合讀法律所。現在兵役變短了,為了專心國家考試而讀研究所的人就會變少。而且在台灣,想要當律師,其實大學學歷就夠了。因此我覺得,將來想要走學術路線的人,比較適合讀法律所。
問:你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
答:印象最深刻的是「刑罰學專題研究」,這門課是李茂生教授開的。在這門課我們會被要求看很多政治哲學的書。譬如說Agamben跟David Garland,然後再分組討論。透過這門課,我們得知社會系、政治系的思考方式,這樣的訓練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更全面。
(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刑法組畢)
(文/陳祖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