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所學校
若以文憑來說,東龍珠珠寶的創辦人張芳榮絕非高學歷出身,日後事業有成,為了專業精進,他不斷學習,也取得許多專業證照,但在最早的時候,他坦承自己是個不會讀書的人。
然而不會讀書就代表著沒有能力嗎?當然不是這樣,術業有專攻,傳統學校認知的德、智、體、群、美,只是共通的基本學問,無法涵蓋這世間各樣的專業領域。
至於生活教育,對張芳榮來說,比起校內傳授的倫理道德,來自成長環境的種種磨練才是建立他正確觀念的搖籃。東龍珠珠寶的許多核心理念,就是孕育自這裡。
不要擔心,神明會還你的
有個會通靈的媽媽,對張芳榮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困擾。說是困擾,自然是因為自己的媽媽是天下人的媽媽,她許多的時間都在為別人服務。說是好事,則是因為家中就有個活菩薩可問問題,比起翻字典還方便呢!
記得有一年春節,張芳榮拿到五元壓歲錢,那可是他盼了一年拿到的大錢,他非常興奮。但小孩子貪玩,東西也不知往哪亂擺,第二天忽然驚覺壓歲錢不見了。傷心難過的他,自然要再去跟「神明」求救,於是沮喪的去找媽媽。
得到的回覆是,神明安慰他說:「不要擔心,錢沒有不見。錢只是被土地公爺爺借走了。錢改天會還你,並且會算利息喔!」
小小年紀的他,也分不清這是安慰還是神明開示,總之就認為既然只是神明借走,錢沒有不見就好,於是本來沮喪的心情立刻好轉,又開開心心的和同學去玩了。
直到隔月的某一天,有個來自臺北的阿姨專程來找媽媽問事。得到解答後,心滿意足的準備離去。一回頭,看見張芳榮這個可愛的小弟弟站在那邊,一時興起就拿出二十元給他說:「小弟弟乖!這筆錢給你當零用錢!」
說起來真的很神,神明還真的「連本帶利」把錢還給他。如今若再發生這樣的事,以成人的理解來看,自然認為這只是巧合,當初的錢是真的玩丟了,這回的零用錢只是不相干的事件。但對孩子來說,他卻深信不疑,並且種下了深刻的信念。
在創業時期,做生意嘛!沒有總是順的,難免也會碰到金錢上被賴帳或不合理的事,但張芳榮從來都不會陷入情緒化的負面心境。他的核心信念是,任何的損失都不要計較,那可能只是「神明借去」,只要你行得正,日後神明會連本帶利將錢還你。
這樣的事適用在所有的情境,如今回想起來,東龍珠珠寶的創業過程,這二十多年來,也曾碰到很慘澹的時候,例如生意黯淡但卻每月要付出千萬的基本營運成本,有時候想想,張芳榮都會覺得自己這一路是怎麼撐過來的。
最可能的解答,就是這種光明的信念,當其他企業紛紛被不景氣打敗,有的收攤有的遠赴他鄉,只有東龍珠珠寶,一直堅守在臺灣。
媽媽帶給他的「凡事往好處想」理念,對他影響真的很大。若錢遺失了,就說是神明暫時借走了;若碰到壞事,例如走路跌倒腿受傷了,這也可以往好的意思上解釋。媽媽會說:「原本你可能會碰到更大的災難,但現在只是跌倒受個傷就把那個劫難化解了。你說這划不划算呢?」
是啊!這世間每件事若都能這樣想,是否會減去很多煩惱?今天你很倒楣,開車在路上被警察攔下來開了紅單。你可以想:「搞不好本來繼續開可能會碰到車禍,但還好被警察事先攔下,這一耽擱,就避開了禍害,所以拿到紅單不要氣惱。」
生病或受傷也都可以往這方向想,身體本就是需要磨練的,要不是因為有這些病來訓練我們的身體,一旦發生大病,我們怎能承受得住?這就是一種韌性,因此張芳榮從來都不會被景氣不好所打敗。
因為他總是做好因應景氣黯淡的準備,他說,就好像大自然也是這樣,夏天很熱可以去海邊玩,但一年四季都這樣好嗎?所以會有寒冷的冬天。
既然老天爺都可以這樣一年有不同的變化,做生意也不該指望月月都是旺季,總是做好準備,假定碰到景氣寒冬也要能因應,這才是好的企業應有的作為。
張芳榮經常會對員工內部訓練,他告訴大家:「我們來這裡工作,是要解決問題的,不是製造問題的。」
如果工作時碰到問題就大驚小怪,那麼這樣的人就算學歷再高,也需要多加操練。就張芳榮的經驗來看,很多以前在校的「好學生」,反倒出社會後,成就度較低。創業的人當中,許多都是當年的壞學生。
就算在職場上,如果相對平順的環境(如公家機關)也就罷了,但要是在民間競爭激烈狀況頻仍的企業,反倒是那些當年的壞學生比較有可能突破困境,爭取到工作上的進階成就。
為什麼呢?因為好學生從小就在掌聲中成長,他用功念書,被師長褒獎,久而久之,覺得自己優秀是應該的,反正自己就是高人一等。凡事按部就班,依照專業就可以完成。
問題是,這世間哪有每件事都「按部就班」的?總有特殊狀況,總有突發事件,那個時候,完了,好學生就楞在原地了。或者工作上遇到不如意,被長官罵了,或是客戶不買單了怎麼辦?他們往往認為世界末日到了,從此一蹶不振,好學生變成一個落魄的薪水上班族。
反倒是壞學生,因為從小就很少接受掌聲,所以對生活不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每一天都要腳踏實地的去做。碰到問題有什麼奇怪的?對他們來說,從小到大本來就是經常要設法絕處逢生,老師天天罵,罵出他們的厚臉皮,訓練出他們的實務經驗要比別人豐富。就這樣,明明起初是壞事,以結果論來說,卻變成是好事。
回想起神明以及媽媽的教誨:「碰到狀況不要擔心,最終會有好事發生的。」
張芳榮告誡員工,工作不要害怕困難,不要以為天天都會一帆風順,總是要做好準備,充實自己。碰到問題,就是要解決問題,這才是你工作的價值。東龍珠珠寶也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市場競爭,以及面對各種世代對產品的需求。
卓越是怎麼來的?就是這樣,不被困境打倒,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
本文節錄自:《金藝求精,璀璨今生:見證臺灣珠寶史及東龍珠創業傳奇》一書,張芳榮著,布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