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毒品犯罪以刻意偽裝成休閒食品(咖啡包、奶茶、軟糖等)的新型態毒品引誘少年、學生吸食,警方的防制作為其實是與時間競速的護少任務,鬥力更鬥智。
105年10月至106年3月,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連續獲得警政署「加強查緝新型態毒品計畫」第1、2階段的全國甲組第1名。新北市警局積極保護少年、新型毒品防制績效優於各縣市,「全國第一」實至名歸。
全國率先啟動「加強防制少年毒品危害執行方案」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廖訓誠指出兩項處遇特性,突顯防制少年毒品危害的急迫感:一是青少年若用毒成癮,未來的戒治難度將大幅提高,但未成癮的初犯少年若能及時接受輔導,「很有機會再拉回來。」
顯見時效是關鍵,溯源查緝藥頭因而被新北市警局列為首要重點,儘速根絕毒品危害。
新北市警局劍及履及,接連進行多項強化打擊力道的策略布局:106年2月率先提出、並經市長核定「加強防制少年(學生)毒品危害執行方案」,較行政院稍後於5月推動的「新世代反毒策略」,提早了3個月。
106年7月,又先後成立「毒品防治辦公室」(簡稱「毒防辦」),以及「毒品查緝溯源中心」,以專人、專責加強防制深度與強度。
成立毒品查緝溯源中心 防制績效再提升
「毒品查緝溯源中心」成立3個月,績效顯著。截至106年10月1日,共查獲藥頭3779人、毒品案件近3400件,其中20件為重大毒品案件(包括製毒工廠、新型態毒品分裝廠、大量毒品案)。
如此成效必須歸功毒品查緝溯源中心策略研析組與查緝行動組,既專責又合作的組織設計奏效。
大隊長廖訓誠分析,有效防制新型態毒品,查緝深度、打擊強度、情資廣度,三者缺一不可,掌握藥頭行蹤、瓦解販毒上中下游鏈結,必須仰賴「查緝行動組」的第一線執行力,而策略研析組的可靠情資分析,結合「查緝行動組」30位成員,精準度的執行與拳拳到肉的打擊威嚇作用,均明顯提升,「專責就會出現成效」
緝毒策略智庫 毒品查緝溯源中心「策略研析組」
新型態毒品犯罪手法不斷翻新,遏止毒品氾濫深受各方關切。大隊長廖訓誠直指問題核心:警方要智取才有勝算——除非通盤掌握毒品犯罪脈絡,否則有效遏止毒品問題只能流於治標。
新北市刑大自105年即研議以大數據分析相關情資,「毒品犯罪趨勢分析關乎查緝策略研訂,更牽動後續打擊作為」。
策略研析組專責毒品趨勢統計、分析,形同毒品查緝溯源中心的智庫角色,處理資料鉅細靡遺,除深入審視查獲案件,分析出可疑線索,過去一度被忽略的毒品檢驗報告(即查獲毒品成分與吸食者尿液送驗結果),也成為策略研析組勾勒販毒市場現況的利器,「從毒品成分占比分析,可窺知販毒趨勢。」
另外,新型態毒品防制工作從「保護少年」出發,新北市由教育局(學校)、衛生局、社會局、警察局等單位聯手「以人為本」,針對個案進行輔導處遇,釐清少年的涉毒來源、人際網絡、原生家庭等,力阻少年、學生因一時不慎,從此墮入歧途。
以人為本 不忘護少初衷
廖訓誠十分肯定毒品防治辦公室成立後,橫向整合加強所產生的效益,自106年3月迄8月,半年間新北市警局就從教育局接獲11件毒品藥頭情資,查獲4案涉毒藥頭;少輔會在增聘人力後,也爬梳出許多有效情報,廖訓誠以「良性循環」形容預防、查緝、處遇三面向的通力合作。
在毒防辦第一次會議中,大隊長廖訓誠特別對教育局提供有效情資表示感謝,但教育局卻關切:檢警辦案依法檢附的相關線索來源,是否會影響少年、學校、家長?
新北市警局同意教育局的顧慮,基於「毒品上游才是首要打擊目標」的共識,新北市警局主動與轄區4個地檢署(新北、基隆、士林、臺北)溝通協調,「檢察長及專責緝毒主任檢察官都很支持,」同意未來偵辦少年學生毒品案件,查緝藥頭同時也要保護涉毒少年學生,改由警方提出職務報告的方式取代原始線索來源資料。
投入人力、時間、資源 護少防毒 認真積極
新北市政府毒防辦由副市長侯友宜親自督軍,由於正視毒品對於社會與少年的危害,新北市縝密規劃,投入人力、時間、資源,包括建立專責組織、跨局處合作、增加員額(查緝行動組增加20人、少輔會增聘10人、衛生局增聘2人)、以年度結餘款採購新型態毒品初篩試劑協助員警現場偵查判別毒品種類,毒防辦工作小組更以每週召開兩次會議的緊湊節奏,爭取緝毒時效,在在顯示新北市政府對於新型態毒品的防制決心。
少年、學生染毒成因多元,但問題發生模式則如廖訓誠大隊長所說,大多「起因於家庭、顯露於學校、惡化於社會」,少年、學生失足的代價,必然由整體社會承擔, 新北市警局努力搶得機先,為少年打造無毒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