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談人生,論感恩

葉 曼
user

葉 曼

1987-05-01

瀏覽數 16,450+

談人生,論感恩
 

本文出自 1987 / 5月號雜誌 第011期遠見雜誌

有生必有死,從來沒有不死的人,明知有生即有死,可是人人因為貪生怕死,便儘量避開死亡一詞,凡是與死有關聯的都避而不談,甚至諧音,也在避諱之列,譬如「四」原是一個吉祥數目,在本省便很忌諱此「四」字,甚至醫院沒有四樓,開發賞金不能給四百。不但中國的忌諱,連外國的忌諱,也一併接受,譬如十三和禮拜五,也成為忌諱的日子。

雖然表面不談死,內心深處知道軀殼之滅亡是無可避免之事,便立下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三不朽非尋常人所能做到,便至少也要做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總覺得骨血一脈留傳下去,雖死亦稍可無憾。生死之間有多長久,說穿了不過一呼一吸之間而已,一口氣不來,生命便結束了。事實上從我們呱呱墜地,便是一步步的走向死亡,所以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何止不捨晝夜,實在是不捨分秒,也正是他所說的「交臂非故」。

在這不滿百年的短短一生中,我們不免會問一個問題「「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

宗教對生死的看法

猶太教一系列的宗教認為上帝創造了人類,死後是泥土的歸還泥土,是上帝的歸還上帝。婆羅門教也認為一切來自大梵,一切歸還大梵。道家則認為「生者寄也,死者歸也」。佛家則認此身乃是虛妄的假我,因為「我執」而造業,這個業識驅使我們生生死死,輪迴不已。所以對於不可知的死亡,總難免懷著疑懼,大家都覺得好死不如賴活著。連灑脫的金聖嘆,臨受刑前都有「鼉鼓三聲盡,西山口已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的疑慮。

對於生死,眾說紛紜,我們不必駁斥任何說法,一切留待日後去證明,抱著「六合之外,存而不論」的態度,還是多注意一下眼前人生更好,正如孔子所說「不知生,焉知死?」

生是什麼?生活並稱,生不僅只是活著,生比只是活著有更多的意義,否則只為活著而生,便有如植物和禽獸一樣了。人生,要成為像人一樣的人,必須知道生之理。

生的意義,是生生不已。有人為生而活,譬如仁人志士,他們活著,鞠躬盡瘁,一直到死而後已,他們死時的悲哀,不是哀自己的死亡,而是悲嘆「壯志未酬身先死」。所,以對於死亡便有輕於鴻毛和重於泰山的區分。

有人是為活而生,只知穿衣吃飯,領薪水,盼年節、生日,計算如何「殺」時間,為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活過一生,這是地地道道的「不亡以待斃」。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看重眼前事眼前人

我們應該如何生?生本身便是一番纏鬥,所經歷的無不是苦,生、老、病、死,固是「自然」無可避免的苦,還有人為的自作苦如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使人在其中「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在患得患失之中,製造出無限的煩惱。真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而這些煩惱憂愁,不是悔恨懷戀過去,便是憂慮期望未來。我們若能對於過去的不留戀,不懊惱,應該知道一切事,都逃不出「成住壞滅」四原則,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一切繁華,都是過眼煙雲,天下那裡有不散的筵席?至於那些過去的災難痛苦已經叢生,我們若能從中領會教訓,便是因禍得福。至於未來,只要盡其在我,又何必杞人憂天?再說一切財富、名位,生不曾帶來,死亦不能帶去。在這人生的戲台上,大家不過穿著戲裝,扮演各自的角色,戲裝裡裹著的,都是這付臭皮囊,死後都是同樣的青腫臭爛,有何貴賤貧富的分別。

真正的,重要的,是現在!眼前事,眼前人。我們要盡自己的心力,把它作好,既不是揠苗助長,也不是守株待兔。過猶不及,都不是處事待人之道。我們只是行所當行,行過便休。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不是也在前人的蔽蔭下得過益處?即使我們力量有限,不能種植更多的樹,為天下人謀取更多的蔽蔭,只消莫將樹砍掉,而且不時的加以灌溉。台灣之能有今日的成就,大家豐衣足食,歌舞昇平,回想光復時的艱苦,又何啻天壤?我們叨光的是過去執政者的高瞻遠矚,精心擘畫,和全民的智慧與努力,方才有今日的成果。譬如消費者基金會的發起人柴松林教授等,他們出錢出力,只是要為社會大眾謀取福利,在一呼百應,眾志成城的定理下,方才成為今日消費者的喉舌,建立起它的權威。這些人並不是為自己建立三不朽,他們只是求仁得仁,正是我欲仁,仁斯至矣。

知足、惜福、心安

人類就是因此而日益進步,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也在此。我一向不贊成一般的看法:「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退化論,我們比古人更聰明、更慈悲、更有理性。我們也不必以此傲視古人,因為這是累積而來的進步,應該如此,必須如此,否則會退化回到野蠻的古代了。

我們何幸而生為有頭腦,有百骸四肢,五官俱全,更有何德何能於社會人類,而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一個平安的社會,受到好的教育,有此好機會,得到好地位?我們得來這些是如此輕易,我們可曾覺得虧欠於我們父母、社會、國家、人類者太多太多?所以我們除了深自慶幸,又深懷感激之外,我們有什麼理由驕傲自滿,輕視不如我們的人?當我們慶幸時,我們便會知足,知足才會帶給我們頁正的快樂。

當我們感激時,我們便會圖報,圖報才能使我們努力工作,和善待人。甚至遇到逆境,我們也不會怨天尤人,只有自我反省。能夠反省,便可以從逆境中領取教訓。俗語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因為福來了,我們貪天之功,自以為了不起,得意忘形。禍來了,不知反省,只會怨天尤人,莽撞行事,於是第二個禍接踵而至。

人生太短促了,轉眼就會過去,不要糟蹋它,不要浪費它,更不要抹煞它。生前不知我從何處來,死後不知我向何處去,好好把握住這剎那消逝的生命。生要生得心安理得,慶幸自己有此一段好時光。死也要死得心安理得,慶幸自己不枉人間走一遭。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處何事,對何人,記住做個使自己快樂,也使別人快樂的人,這樣才能真正快樂的度過一生,其實這種快樂得來很容易,只要我們時時提醒自己:我真是非常幸運!我真是非常感激!

(葉曼為作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