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被問到「懷念哪一種鉛筆盒?」時,內心會浮現的鉛筆盒,端視他是哪個年代的小學生而異。舉例而言,如果拿這個問題問七、八十歲的長輩,他們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呢? 我問昭和一○年代(西元一九三五至一九四四年)出生的家母,她的回答是「賽璐珞或馬口鐵」。
(首圖圖說:Sun-Star文具,賽璐珞製鉛筆盒。中間的夾層可以架高。在賽璐珞鉛筆盒中難得可以看到這樣的設計。)
我翻閱過一些資料,發現明治時代的型錄上,有一種木製滑蓋式的設計,而進入大正時代以後,刊載的內容則變成馬口鐵製、左右對開的造型。賽璐珞的鉛筆盒也曾出現在大正時代的型錄上。在我自己的收藏品當中,有在紙上進行塗裝的,也有直接讓厚紙板裸露在外的,感覺得出來是受到戰前或戰時物資不足所影響。
從戰前的賽璐珞開始,昭和三○年代(一九五五至一九六四)流行的是塑膠製盒狀鉛筆盒,四○年代(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有許多開口的多功能自動鉛筆盒,五○年代(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四年)則反其道而行,流行起簡單的鐵鉛筆盒。可見隨著時代的更迭,鉛筆盒也持續在變化當中。
大正至昭和初期前後的馬口鐵製鉛筆盒。從背面寫的內容當中,可以辨識出「義勇千秋震士林」等文字。
戰時製造的「忠孝筆入」。利用紙的特性申請登錄實用新案專利。
往左右兩側打開的馬口鐵製鉛筆盒。推測應是昭和初期前後的產品。
本文節錄自:《好想擁有的老時光文具:從明治到昭和時期,橫跨100年的美好收藏,發現舊時文具裡的歷史軌跡》一書,鯛迪著,劉格安譯,麥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