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電動機車掛牌數量節節攀升,為了達到降低碳排放,政府祭出70億元預算利多,各大廠也卯足全力推廣,進行一場綠色運輸的「寧靜革命」。
今年8月6日清晨5點,超過500位來自高雄、台中、新竹、桃園等地的Gogoro騎士,自發性地齊聚新北市三重區,用安靜、乾淨的Gogoro,一路快閃平日擁擠、烏煙瘴氣的台北橋,展開一場「寧靜革命」。
場景再往南到桃園市東埔里。每天一大早,里長江慶尚就騎著一台中華汽車e-moving電動機車,到處開會、服務里民。
不知不覺間,台灣騎電動機車的人愈來愈多了。
Gogoro後發先至 顛覆傳統
全球總碳排放量中,約有1/4來自交通運輸工具,其中超過半數來自私有機動車輛。發展綠色運輸,已是當務之急。
台灣的機車密度居全球之冠,但騎電動機車的人一直不多。直到近兩年,熱度才上升。2015年台灣電動機車產量僅5660台,但今年截至9月,產量已突破2萬2000台,兩年成長逾三倍。
中華汽車電動二輪營銷部經理黃奕元說,「電動機車的詢問度日益變高,因為安靜又環保,騎過的人都說回不去了。」
談到台灣電動機車的關鍵帶動者,非Gogoro莫屬。
2010年中華汽車推出電動機車e-moving,市場反應不熱絡,要到2015年中,擁有突出外型、開出12.8萬元價格的Gogoro1問世,才算吹皺一池春水。
「Gogoro的確是個一個刺激,扮演帶動市場發展的角色,」工研院產經中心分析師曾郁茜觀察,Gogoro被歸類為重型電動機車,對應Gogoro1上市的時間,讓重型電動機車的掛牌數節節上升。
曾郁茜分析,Gogoro善於凝聚社群力、傾聽用戶心聲,加上智慧化界面、廣設換電站等設施,終於顛覆使用者習慣。
Gogoro行銷總監陳彥揚表示,在臉書、各大論壇上,有Gogoro的大小社團,小至三人,大至百人,會固定聚會,討論Gogoro的好壞,甚至有人因此譜出戀曲。
Gogoro的崛起,讓較早進入市場的e-moving受到刺激,也漸漸摸索到訣竅,後來決定從B2B切入,先搶占商用市場,在離島、旅遊勝地見到的電動機車,幾乎都是e-moving;又或者讓桃園里長騎著e-moving,穿梭大街小巷,成為最佳代言人,協助行銷,成功為電動機車市場加溫。
目前,台灣電動機車市場的主要品牌,包括Gogoro、中華汽車e-moving、三陽、光陽及三葉等十多家廠商,截至今年9月底,Gogoro以82.2%的市占率居冠,僅兩年銷售便超過3萬輛,e-moving則以11.2%居次。
為了降低碳排放,政府近年來釋出各項利多。經濟部近期便宣布,2018至2022年間,要挹注70億元,其中40億元補助建置充電、換電站,20億元補助汰換二行程和新購電動機車,10億做為研發快速充電、電池及馬達性能的經費。
經濟部訂下的目標,是明年電動機車銷量要成長至4萬台,到2022年,電動機車每年銷量至少20萬台。
政府投入,的確收到初步成效。以高雄市為例,有六成購買Gogoro的車主,是淘汰二行程機車。Gogoro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說:「這是一石兩鳥。」
充換電並行 廠商各取所需
但台灣小小的市場,卻存在Gogoro的換電池模式與以中華汽車為首的充電模式之爭。
今年5月,行政院針對電動機車,提出發展換電模式、電池規格統一及國產化,引來圖利特定廠商之說。隨後經濟部工業局宣布,改採充、換電並行。明年初,政府將公布充換電的標準。
目前全球以充電為主流,但充電的建置成本高,為了符合機車機動性高的特質,慢慢才有了換電模式。面對爭議,曾郁茜說,「各自都有要面對的問題,並行,也算是各取所需,同時保護消費者、廠商。」
電動機車的蓬勃,連帶帶動台灣傳統產業升級。陸學森便自豪表示,「Gogoro每個零件都是Made in Taiwan,不論軟硬體。」
曾郁茜分析,台灣傳統機車自製率超過九成,機車與電動機車的零組件,又有高達七、八成相似,讓電動機車的自製率也能達到八成,「一條龍體系對產業來說,是很大的優勢,你不用和國外低聲下氣要東西,自己做,極具競爭力。」
例如正新橡膠就是受惠者之一。正新負責客製化Gogoro的機車胎,隨著5月推出的Gogoro2持續熱銷,下半年訂單跟著暴增。
正新橡膠副總經理廖正耀便在8月的法說會上指出,正新今年製造Gogoro的機車胎,每月訂單達1.2萬條(6000輛),相較去年同期每月的2000條,增加了五倍之多。
中油也已經宣布,一旦經濟部確定了充、換電規格,預計要在三年內,砸下20億元,建置1000個電動機車充、換電站。不僅配合國家能源轉型,也是發展跨業收入。
其實電動機車絕對會是未來全球的新興產業。世界各國已紛紛訂出淘汰油車的時程表。荷蘭提出,到了2025年,零排放的汽車才能銷售;挪威則明訂2025年後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另外像是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分別從2030年或2040年後,將禁止銷售燃油汽車。
電動機車未來,前景可期。
(圖/Gogoro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