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放掉高階主管身段 盧燕俐成為搶手貨

零工達人1〉從被裁員到財經名人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17-10-31

瀏覽數 77,450+

放掉高階主管身段 盧燕俐成為搶手貨
 

本文出自 2017 / 11月號雜誌 非正職大軍來了

年近40歲突然被裁撤,財經名人盧燕俐看破正職的暗黑面,選擇當自由工作者。懂得壓低身段、積極開發機會的她,成為自由工作市場的搶手貨。

「狡兔,至少得有『五窟』!」

一聊起多年來在職場的心得,財經名人盧燕俐侃侃訴出獨到的見解。她分析,以前,一個成功的職人得「狡兔三窟」,但在這個跨域多工的年代,恐怕要多好幾窟才能保障未來。

盧燕俐正是「一人飾多角」的經典案例。在媒體圈,她不但是個家喻戶曉的電視名嘴,更曾在許多知名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擔任主持人。

金融海嘯衝擊 年近40歲被裁員

而在企管界,她也是台積電內訓的客座講師、台新Richart數位銀行的講師、磐石保經講師,甚至更是經濟部合作的講座講師。

同時,她也是亞太地產的財經顧問。在亞太,每月還有四~六天由她主講的「燕俐之夜VIP講座」,在高資產圈,贏得不小迴響。也因此,她寫的幾本理財書及媒體專欄,挾著財經達人的高人氣,亦創下好口碑。

最重要的是,相較於一般自由工作者,往往得為收入煩惱,但案源不斷的盧燕俐,不但每月薪酬大大超越上班時期,甚至曾有過一個月的月薪超過以前年薪的輝煌紀錄。

許多人總以為,盧燕俐似乎就是個天生職場贏家,在各領域中無往不利,但熟識她的人都知道,其實要成為名利雙收、時間財富都自由的職場達人,絕非偶然。

其實,在成為一個接案圈的搶手貨前,盧燕俐也曾是一般的上班族,而早期在媒體工作時,從基層一路幹到高階主管,看似前途無量。

但2008年,一場金融海嘯卻讓她任職的財經雜誌獲利大縮水,老闆為了節流,大刀就砍向了盧燕俐所帶領的部門,使得她在即將步入40歲大關的那年,無預警地被裁了。

那次的失業,無疑給了盧燕俐一記當頭棒喝。她心想,多年來,自己也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沒想到只是景氣一反轉,老闆就毫不留情地把一群嗷嗷待哺的人給解編了。

後來有不少企業主向盧燕俐招手,但她卻已經認清現實:「在這景氣、產業都快速變動的時代,要活,不能靠老闆,只能靠自己了。」自此,盧燕俐毅然決然不再找工作,開始接案。

其實一開始,盧燕俐的case也並非源源不絕,也曾空窗過好一陣子,讓她動過回企業上班的念頭,但後來想想:「若要說接案的工作不穩定,但在企業上班何嘗不是說翻船就翻船,最起碼,自由工作者,操之在己。」從此,她不再有質疑,漸漸地捉摸出生存之道……。

「案子絕對不會空降!得靠自己行銷能力去開發。」盧燕俐回顧,當她一決定成為自由工作者後,就透過各種人脈管道和關係對外釋出消息。

首先,盧燕俐向廣播電台和電視台毛遂自薦,表明若有適當機會,可以找她主持或上節目。因此一開始,盧燕俐是先接獲廣播節目的訪談邀約,初試啼聲後,由於聽眾迴響良好,才奠定了日後上節目的機會。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但上過節目,並不代表能成為固定咖,身段軟柔的盧燕俐,則穩住了陣腳。

能力時時升級 逐漸累積口碑

雖然過去曾當了十多年的主管,但變身為自由工作者後,她卻很能切換角色,壓低身段,上至節目主持人、製作人,下至RE稿的執行製作,盧燕俐總是低調以對,盡量配合要求。

而多年的職場歷練,也讓盧燕俐很能拿捏每個案主的喜好。同樣是上節目,一般名嘴以為,就是把內容講順就好,但她卻很主動地了解節目的收視族群,而「因案制宜」。

以她最常上的兩個節目來說,《國民大會》鎖定的是40歲左右的中產階級族群,她就以簡捷俐落的口吻闡述;相對的《上班這檔事》則是年輕上班族和粉領族的最愛,又放在深夜時段,她轉以詼諧分享的口吻講述。「對於你接的每一個案子,都不能只是當個過客!」盧燕俐一語道盡接案的不二法門。

不過,由於接案光憑「誠意」是不夠的,還得憑「口碑」,因此接案者必須得夠競爭力,尤其時代日新月異,能力更得時時升級。對此,盧燕俐亦能掌握箇中道理。

以到各企業擔任演講者來說,盧燕俐指出,其實一開始自己的口條並沒很好,也會緊張,但每次演完後,她會從錄影檔或聽眾回饋表中檢視自己的缺點,然後再回想演講的口吻,不斷做筆記,進行修正。

而為了讓自己上台或演講更言之有物,即使每天行程滿滿,盧燕俐還是訂了許多財經雜誌,而且作息正常的她,必定一早起來先閱讀各大報的新聞,翻閱雜誌,白天外出工作後,晚上回家則會觀看電視財經新聞及國際大事。

正因為如此,有別於一般講者,當講述同一主題時,總是通篇老梗,換湯不換藥,盧燕俐則最忌諱內容千篇一律,就算是同一主題不同場次的演講,她都會更新內容。據說,常常請專家來授課的台積電,盧燕俐是最有聽眾緣的講者之一,甚至還有幾次請她來救火。

沒人盯要更嚴謹  「自律」很重要

然而盧燕俐認為,身為自由工作者,最難的卻是「自律」。

由於自由工作者的賣點來自於「口碑」,因此得把自己當成「品牌」來經營。盧燕俐深諳此理,因此即使通告、邀約滿檔,她並非來者不拒,多半只接財經、理財、職場等case,把自己聚焦在財經專家,亦即將自己的品牌「定位清楚」。

「這可是要非常自律的,畢竟對自由工作者來說,要推掉任何一個case都得承受冒犯業主的風險,很可能從此斷了線,但我還是很堅持!」盧燕俐說。

此外,她也分析,以前在企業上班,包括作息和財務,都被安排得好好的,如今少了公司、主管控管,很容易失序。因此,離開企業正職後,盧燕俐作息反而更嚴謹,將隔天的行程,都在前一天一一排好,「正因為自由工作者的行程瞬息萬變,才更需要盤點,才不會自亂陣腳。」

至於財務,盧燕俐指出,對於以件計酬的接案工作者來說,不但案子週期不一,案量更難以掌控,收入會呈現高度波動。

為了降低收入的不穩定性,她除了會投資基金等穩定型金融商品外,她也一定會至少保有一個中長期合作案,如顧問或年約型講師,「這樣至少我不會收入掛蛋。」

「總之,自由工作者的自由是從很多的『不自由』所換來的!」面對零工時代的來臨,盧燕俐的經驗,值得你我參考。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