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台灣能有七十五歲女記者?」
讀到張作錦先生的「台灣能有七十五歲的女記者嗎?」深有此感,我也想提些微意見,求教於行家。
在台灣這個小島,有如合眾國際社海倫,湯瑪斯般在白宮活躍卅五年,高齡七十五歲的資深記者的確還沒出現過,更難得的是美國總統柯林頓為她切生日蛋糕的榮寵與尊敬。有如浮萍文化的台灣,一般世俗觀念中,仍然未排除新聞記者被譏為「乞者」惡名的隱憂。要消彌歷久不衰的新聞界晦氣,就得看這一代「資深記者」如何發揮成熟的智慧,堅強的毅力,使媒體穩健地走上大眾公器領域。
現代台灣,媒體是大眾公器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但要達到大眾公器的目標,還有一段明顯的距離,所以資深記者受社會尊重的程度,遠落西方之後。而在西方新聞界存之已久與資深記者同受尊重的自由記者,在中國還名不見經傳,這便是媒體受制於少數掌權人的私心自用,而不能開出大眾公器的花朵。
放眼台灣媒體,有成就者不是退伍軍人當道,就是商家掌權,文人能成其事功者,寥寥可數。因此資深記者不被尊重,自由記者之門未能開啟,其來有自。
台中縣 唐英豫
選民投票的「弱勢優先」準則
總統大選將於明年三月舉行,這雖是華人政治史上的創舉,卻因目前存在競選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預期選舉的結果未必符合真正的民意,所以有人提出所有候選人「總辭」,以使大家位於相同的起跑點上,達到公平選舉之目的。但衡諸實際狀況,掌握優勢資源之候選人,絕無從善如流的可能,因此必須有替代的方法。
選民自覺才是矯正選舉資源分配不公的辦法,選民必須深切體認這種不公平的選舉資源分配無法反映誰最適任的情況,從而才能意識到調整投票的準則;一個實際而可行的調整方法是優先考慮弱勢候選人,這種候選人就如同貧困子弟般沒有人拉拔絕難出頭。
沒有公理正義的社會是凡事「西瓜偎大邊」,追求公理正義的社會是「弱勢優先」,選民其實是可以決定自己要哪一種社會的。
台中市 趙子耀
三黨不過半,國泰民安?
隨著年底立委選戰逼近,國內在野政黨喊出「三黨不過半,國泰又民安」,果真爾後在立院「三黨不過半」後,國內政治會更好嗎?筆者認為有待商榷:
第一、預判在三黨不過半後的聯合內閣裡,公共政策將無法達到整合。國家整體政策不是哪一個政黨負責,或哪一個部會就可以行得通的,尤其在目前朝野政黨對國家認同都甚難釐清,屆時各部會間的協調將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我們認為,一個統合、完整、集中意志而且經過協調的內閣,才是其正的責任內閣,此種負責任內閣如果還不行,民眾可以用選票迫它下台,另成立其他的執政黨,這才是民主政治的常軌。
第二、如果是採聯合內閣方式,國家未來將何去何從?任何計畫都會行不通的,因此一定要有一個負責任的內閣,不管是國民黨、新黨或民進黨執政,彼此互相設法讓自己政黨在選舉中獲得過半數的席次,成立責任內閣。否則,分贓式的聯合內閣,最後不是同床異夢,就是表裡不一,這才是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民最大的災難。
第三、三黨不過半,果真是「國泰民安」嗎?證之於事實,且看台北市由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後,三黨不過半的台北市議會表現就知道,其實是一塌糊塗亂糟糟。如最受台北市老人期待的老年年金,在三黨市議員的爭吵下,雖經台北市老人迭次抗議,至今仍未見妥善解決。
桃園縣 梁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