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擁抱無子年代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0-02

瀏覽數 9,050+

擁抱無子年代
 

無子年代來臨,少子化的必然趨勢, 似乎在提醒著我們,別再將期望投射在他者身上, 想做的事、想冒的險,由自己完成吧!

「愛」已經成為生活口號、日常用語的今天,對於這個「現象」,我有一些另類觀察及想法:愛要如何傳遞?「愛」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字,該如何展現?是否一味的付出就叫愛?還是生個孩子來證明「愛」的存在?亦或找個「對應物」來投射愛?寵物即是其一、收集癖也是;三不五時拿存摺看數字,當然更是。這些被投射的「對應物」是不需言語、任人擺布、沒有自由意識的。而孩子就不能如此對待了,更別說是活生生的關係人(包括夫妻、朋友、上司、下屬……),那份老天爺給的自由意志,是人人皆有、無法被糾正剝奪,除非個人自願改變或退讓。當然改變來自主動,退讓則是被動,這又是另一個題目。

說說孩子吧!

全世界都流行「少子化」,大到有人擔心人類會滅絕,細節到沒人送終捧斗。果然,看來「孩子」是人類繼起生命之必要。

但,有人問過「孩子們」嗎?尚未出生已經成了人類世界大救星、家庭婚姻挽救者。如果真的可以有個出生前的會議討論,對於背負如此重大責任的命運,他們可能必須練就大無畏勇氣,或是入凡胎前要多喝些孟婆湯,好讓自己不記得使命,忘了害怕吧!

而我(其實是集合名詞),目前單身、無子,處於有穩定收入、風韻成熟、身體愉快、心靈健康的半百之年,回頭整理那可以生育的階段,是錯過了時間,還是骨子裡根本沒打算去「形塑」一個生命呢?

「形塑」,是有意識地去創造一個對應體,在這種狀態下,就如同藝術家在創作一般神聖,如同造物者打造的微型現象。

而我,可以在無子、單身的半百歲月中,重新形塑「自己」嗎?可以讓自己「重新出生」嗎?重生自己像極了《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倒著長,愈活愈年輕,愈活愈純真。

我是我自己的孩子。

我成為我自己的形塑對象;如果有個孩子,我想像他將會長成什麼樣子,是活潑、自信、善良、好奇?愛冒險、喜愛世界、樂於貢獻自己的才華?還是渴愛、渴求功名利祿?或是安居樂業、平凡樸實?……每一種都有可能,我都可以在自己身上做「活體實驗」,每天玩出不同角色特質,總有一個是我最擅長、最適合的;就算扮演練習失敗也無所謂、也不自責。因為,是自己決定自己的角色路徑,而非他者,無怪父母、政府、社會、人群。

我就是我的孩子。重新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戲劇角色中,我經常(百分之九十九)扮演母親。

教學中,我有許多的學生。

整理這些關係後,得到一個簡約答案:我是娘、我是媽、我是母親,他們都想當我的孩子,而我也成為他們某種形式的家人;所以,家人、孩子與血緣似乎也可以沒有直接關係了吧!

友善的對待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孩子,不強迫自己成為什麼人,而是順性適才的讓內在重新生長,就能將自己重新生出來。

允許自己重生後,也就發現別人也可以擁有同樣的可能,於是學會善待自己,也看見他人需要時間,學著善待那奄奄一息的內在小孩。

無子年代來臨,少子化的必然趨勢,似乎在提醒著我們,別再將期望投射在他者身上,想做的事、想冒的險,由自己完成吧!

「無子」或許是一種擴張的概念──無人不是自己的孩子,無界線的去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無子,我可以善待我那無限多的每一個孩子。

擁抱無子年代_img_1

本文節錄自:《只要心中還有溫柔就好》一書,王琄著,麥田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Aki Tolentino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