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濃情蜜意蚵仔煎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9-26

瀏覽數 19,150+

濃情蜜意蚵仔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金門的小吃不僅僅是小吃。

她蘊含人情味及金門人本身與生俱來的熱情,如若您到金門造訪親友,友人不在家也會受到受訪者家屬真情的招呼與招待,我常想身為金門人女兒,徹底知道金門那有什麼名門大菜?就是一些道地自家料理;即是就地取材,離不開天然、新鮮。

蚵仔煎,自然的海產,浯島四週環海,海鮮物件甚多,蚵仔、蠏、蛤、小魚、小蝦海岸邊隨手可取,當然近年因環境變化,海邊不再像兒時富饒,蚵仔煎水漲船高,亦趨高貴化。

如果票選最能代表金門人的飲食,無疑的「蚵仔煎」必定名列前茅,或可說「蚵仔煎」是所有金門人的共同驕傲,取材自然,美味可口,每戶人家均可自製。父親生前我家的蚵仔是他從淺海邊的蚵田採擷回家,家裡的女性家人圍在一小方桌,很專業的把殼剝掉,芹菜、蒜苗是菜園裡現採,地瓜粉比較麻煩,是嫂嫂們把地瓜去皮,磨成細簽提煉其乳汁,曬乾成為地瓜粉,地瓜粉是嫂子們冬天必做的功課,寒冬為了把地瓜磨細,手指皮膚經常龜裂,非常辛苦。

芹菜切成珠、蒜苗切細、嫩薑切末與地瓜粉用水和成糊狀,鍋熱加花生油,再加一點麻油更香,把材料倒進鍋裡煎成微微焦黃,有時再加一顆蛋取其黃色,再加一點紅辣椒,紅黃綠色香味俱全一口吃進嘴哩,人生啊,合該吃這樣的美味。

近來兩鬢斑白,無端想起家鄉種種飲食,都是令人垂涎三尺,鄉愁往往從吃開始,今兒想起蚵仔煎,明兒想起蚵仔麵線,個人尤其迷戀家鄉蚵仔煎,相較於台北夜市蚵仔煎;糊成一盤,蚵仔肥大不Q,且帶腥味,坐在夜市攤販桌旁邊往往一陣呆愣。想自個兒回味一下兒時記憶,笨拙的雙手往往也試著到市場買回所有材料,無奈總弄成一坨四不像的蚵仔煎,自個傻笑一回,家鄉的食材涵蓋親情、友情、愛情,更顯台北市場的無情(豈不,大把蒜苗、芹菜為了清除農藥用水泡了半天,沒滋沒味)蚵仔又肥、又白、又大,嚇得不敢放進嘴裡。憑添懷念島鄉蚵仔小巧適中,看吃兩不厭。

煎「蚵仔煎」,二嫂是個中翹楚,兄弟姐妹圍在客廳閒嗑牙,從廚房撲鼻而來的麻油香味,忍不住往廚房探個頭,口水已然流出;二哥二嫂好客,年少時客廳經常高朋滿座,練就二嫂一流的燒菜工夫,蚵仔煎更是上乘,像魔法師一樣一樣上桌,任誰也無法拒絕。

蚵仔煎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佔極重要地位,心情煩悶不順,行李拉著,孩子帶著,回到母島,嫂嫂們總用蚵仔煎餵我,撫慰一身疲憊與不快。

一飽口福往往是回家的原因之一,嫂子們上桌的芋頭鹹稀飯,二哥自種的菜蔬,無論是高麗菜,菠菜……,沒有農藥,一股甘甜,向鄰居買來的「黃脊魚」(薄薄呈黃色抹些薄鹽乾煎到微焦)一盤香噴噴的魚一條接一條;嘴巴不曾稍歇,大半盤快被我吃光了,忽地不好意思起來。有些時候尚有一道芋頭紅燒豬肉,配一道蚵仔炒米粉,冬天二哥常會加一道自養的紅面鴨加羊肉,幸福的滋味幾乎從喉嚨溢出,談到吃怎麼就一道一道湧上心頭?家鄉有句俗語:「講長講短,講吃結尾」。鄉下長大的孩子吃喝玩樂層級僅此而已;吃非頂級,僅吃回憶就夠了,穿非時尚自己滿意就好,玩是日子過的充實,定期出國,定期返鄉,尋常日時而看場電影,時而喝個茶,時而泡個湯,原來自己「吃喝玩樂」定義如此陽春,慾望不大日子也就清淡閒適了。

年紀愈長,對家鄉食物更是思思念念,吃蚵仔煎必配一碗「蘑菇荸薺瘦肉湯」,這是一道清爽可口的湯餚,像雨後的春天,更像少女的初戀,清新可喜,令人充滿期待,罐頭蘑菇、罐頭筍切片、罐頭荸薺(之所以用罐頭是金門沒有產這些產品)外加紅蘿蔔切片、裹著太白粉淹過佐料的瘦肉,再灑一把翠綠的荷蘭彎豆,碗裡紅黃綠各展新姿,只讚嘆不吃一碗待何時。

濃稠的蚵仔煎有飽足感與油膩感,色澤豔明的蘑菇瘦肉湯恰巧解膩,因而不必搭配其它菜餚亦能心滿意足。

如果蚵仔煎是一部感人肺腑的長篇小說;無疑的蘑菇荸薺瘦肉湯是一首扣人心弦的小詩。

歡迎新朋舊友,若有機會請進來金門小坐。

附註:
金門俗稱浯江,故鄉人們暱稱其為浯島,地處九龍江口,與廈門灣口遙望,離台灣本島兩百一十公里。

濃情蜜意蚵仔煎_img_1

本文節錄自:《海邊的風》一書,牧羊女著,遠景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Splintah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