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好的建築,牽涉到的不只是單純的安全庇蔭,也包含設計規劃、居住品質;甚至要迎合趨勢,將節能環保、老人安養等功能融入設計思考。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邱浩修表示,建築領域目前正面臨極大的轉變。從人口結構、城市建築老化和公民力量的參與,由下而上的力量變得亦趨重要。因此,建築也該反映這股現象,透過社會關懷,達成跨界創新。
邱浩修說,未來建築趨勢,將朝向環境永續、社會創新與虛實整合3大目標發展。
比如綠建築含括土地的綠覆率、建材的使用、能源的消耗運用等,都將因應氣候變遷的問題做出改變。人口老化的問題上,建築更該有所創新,讓老年人有便利、安全的居住環境,並符合無障礙、人性化的需求。
環保、節能、減碳、長照 未來趨勢皆息息相關
虛實整合,則是結合軟硬體設計應用,例如目前最夯的3D列印技術,未來甚至可能結合到蓋房子上。
邱浩修說,將來工資愈來愈貴,製造業將開始缺工;若學生懂得軟體的模組運用,就可以模擬出建物的資訊,並讓電腦讀取、建造。雖然目前還牽涉到許多技術上的問題,不過這正將是未來的建築趨勢。
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鄭泰昇表示,建築的領域很廣。他以成大建築所為例,建築可分為建築設計、環境規畫、建築歷史與保存、建築工程、環境計畫控制與建築結構等類科。但不論是任何一門領域,都會往綠建築、節能、減碳、環保、長照、安養的方向走。
鄭泰昇說,雖然建築產業一開始很辛苦,薪水也並不高,與資訊產業差別甚大,「但建築靠的是經驗累積,實務經驗與人脈,都是一點一滴建立,有一定的資歷後,個人價值將無可取代。」反觀資訊產業因為變化快速,年輕人很容易取代資深人員。
逐步建立人脈 累積經驗
頂尖的設計師、建築師在完成一個大案子時的成就與感動,都是工作最大的收穫。
邱浩修鼓勵所有建築領域的學生,想要在建築產業脫穎而出,必須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努力自學、鑽研,堅持、耐心非常重要。雖然無法很快看到結果,但只要想法創新、懂得因應趨勢改變,未來的機會依舊相當大。
【未來出路】
適合就讀對象:對建築、設計有興趣,並有個一顆想要改善居住環境的心,堅持,勇於認真學習,有想法有創新
可能就業產業:建築事務所、營造廠、建設公司、設計公司、美術公司等
主要職位:設計師、建築師、事務所人員、美編、藝術家、公務員等
發展建築衛星領域 邁向全能事務所
校園現場〉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
走進逢甲大學建築系,處處可見學生製作的模型,系主任黎淑婷笑說,「這些學生大概昨天晚上又沒睡覺了。」
去年8月1日,逢甲建築系從建設學院下獨立出來,升格成為建築專業學院,發展建築、室內設計、創新設計三大領域。有別於他校建築研究所較為學術導向,逢甲建築所強調與專業緊密結合的「應用型碩士」,鼓勵學生將實習經驗轉化成為論文。
為此,逢甲建築所積極拓展實習對口,與國內外知名建築事務所、建設公司、營造廠等發展產學合作,並與中國同濟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理工學院建築系簽雙聯學位,學生只要畢業,就有機會在歐盟執業。
碩三學生詹佳綾由逢甲室內設計系畢業,隨即考上建築研究所。她對於照明領域情有獨鍾,正著手研究「校園課間空間光環境舒適度」。「光線對人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具有療癒效果,」詹佳綾說,當建築設計很難更動時,可以思考從照明上著手改善。
引進重量級導師制度 教學相長
逢甲建築在國內外皆享有盛名,因此常有機會邀請國際知名建築大師前來指導。黎淑婷透露,系上模仿中國知名歌唱節目《中國好聲音》的導師制,聘請重量級建築師擔任導師,與學生組隊相互評圖PK。除教學相長,這些導師未來更會成為學生重要的人脈資源。
「我們未來要發展hub的概念,是一個平台,有機會實際去接案子,」黎淑婷計畫,未來研究所將發展許多和建築相關的領域,例如動畫、室內設計等。
業界事務所大多將這些業務外包,但逢甲建築所發展出這些衛星領域後,就等於整合小事務所的業務,變成一個巨大的全能事務所。
「不要只有在原本熟悉的建築範疇裡面,希望學生可以跨出去,」黎淑婷自豪地說,近年建築所學生跨足都市設計、App開發、無人駕駛系統等,乍看與建築八竿子打不著,但都是要解決空間問題,「你很難想像這些事情背後是建築系的學生在解決。」
也有學生因擅長溝通,但對設計較不擅長,黎淑婷鼓勵他往行銷發展,表現優異,畢業後直接被建築事務所延聘。對學生因材施教,使逢甲建築所學生除了建築這條路,還有更多可能。
黎淑婷認為,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建築基礎,再來念研究所,並努力跳脫框框,跨領域發展。她開玩笑表示,她常和學生說:「如果不知道念研究所要做什麼,那請休學!」雖然看似嚴格,但她認為如果學生沒辦法超越自己,還不如趕快到外面的事務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