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站在師長肩上 提早看見世界趨勢

校長經驗談 〉萬能科技大學校長 莊暢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17-09-21

瀏覽數 4,700+

站在師長肩上 提早看見世界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18研究所指南

我從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畢業時,班上六成同學都決定要出國念研究所,那時候台灣沒有相關領域的研究所,要升學,就得出國。而我,後來到美國加州大學電機所念碩士,繼續在電機工程所讀博士。

相對於大學念的是動力機械,到了碩博士,研究主軸轉為超導體,當時,這是一個非常新的領域,迥異於以往所學,只因為當時,指導教授一句:「這領域很新,要不要來研究一下?」我就單純地跟著老師做下去了。

如今看來,超導體已是先進國家致力發展的領域,甚至還被視為下一波工業革命的帶動者,我等於走在產業最尖端,這都要歸功於我的指導教授。

有感於我的學涯、職涯窗口是老師啟開的,因此,我一直認為,念研究所最大的收穫,其實是人脈,尤其是指導教授,站在他們的肩上,你會有更高更遠的視野。

相較於大學,教授是一個人面對一整班學生,師生關係疏離,往往上完了整學期的課,很多學生還不被老師認識。

但研究所,師生關係儼然是「一對一的師徒」,不只深刻認識,還得一起設定研究領域、確認研究主題、執行研究、撰寫論文,甚至畢業之後的就業,指導教授都是研究生密不可分的貴人。

拿選擇論文題目來說,你必須知道當前的學術發展趨勢、產業的需求,才能設定出一個好題目,而教授就是幫你串起產業與學術的窗口。

純理論不夠 學術與實務結合才有未來

不過對我而言,就算指導教授助將我引進產業界,進入美國的企業工作後,還是覺得在學校學的,太過理論。

我曾在美國的柯達與杜邦擔任過研究員,雖也是在做研究,但對於實務,很多時候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面對其他工程師時,真有點心虛。

若以汽車為比喻,身為研發人員的我,懂機械原理、動力來源,可以用公式推算出很漂亮的數據,在紙上寫得頭頭是道,但實際上車子運轉時會怎樣?我並不認知。

於是,我費盡心思把實務和理論連結起來,甚至後來還去讀EMBA,學管理和財會,讓自己的認知拚圖,從原有的技術端,補上管理端,讓我能更與實務結合。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因此,我從美國回到台灣進來萬能科技大學後,就力推「懂學術,更要懂實務」,唯有當學生把學歷加上經歷,兩者相互激盪,才能真正把產學連結在一起。

以萬能的招牌系──航空光機電系為例,為了讓學生真的落實理論與實務合一,前幾年耗費鉅資建置航空修護專業機棚,還購買先進噴射發動機與五軸機密車床。

萬能的學生,學飛機維修,不只學理論,校內就有一架飛機讓學生實地操作,了解飛機的系統、結構、零件配置等等;更有相對應的精密工具機,可以直接打磨出發動機引擎內的零件。

找到對的老師 幫助你動見觀瞻

為什麼要做這些?因為我將心比心,也希望萬能的學生能有我的際遇,站在教授的肩膀上,高一點、遠一點。

我曾讀過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go to where you're celebrated」,意思是人應該到能夠欣賞你才能的地方去。對應到中文,我覺得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

相對於「英雄造時勢」,人要憑一己之力開創新時代很難;但如能站在時代浪頭,把所學精準對焦在未來趨向,成功機率就大多了。

總之,找到對的老師,幫助你動見觀瞻,再將所學和產業鏈結,就有機會成為英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