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民意橋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5-06-15

瀏覽數 13,000+

民意橋
 

本文出自 1995 / 7月號雜誌 第109期遠見雜誌

「務實」是台灣人的特質?

連續二期(一0七、一0八)於貴刊拜讀徐宗懋先生文,對其綜攝史料的能力深表敬佩,但其中仍有不盡同意處,敬申如下。

「務實」、「現實感」是徐先生文章中很重要的分析工具,亦為其對台灣人性格畫龍點睛式的整體掌握。姑且不論該二詞的內蘊究竟為何,就實例而言,僑居北美、東南亞的華人努力融人當地社會,算得上務實嗎?泰、緬北區部分華人為求生存而販毒,能不謂務實嗎?中國大陸地區人民經過多年政治運動後學得明哲保身,以及適度地損人以利己,不也是務實嗎?而且我們也大可相信猶太、盎格魯薩克遜、日耳曼等舉凡現世存在的民族都是務實的。如此一來,一個許多族都可適用的性質,是不是還能稱其為某族群的「特質」呢?

也因此,徐文中所謂「在時代巨變中迅速適應以維繫最大的安全和利益」、「台灣人因此養成的現實主義精神,就不難預測台灣在未來變局中主要的反應模式。應該說,「安全、利益」是最高規範,任何手段都不會逾越此規範」、「開放的靈活態度,是百年來遭遇時代悲劇的台灣人早就有的覺悟,並無形間成了族群的主流性格」等等看似是對台灣人的「精準」描述,一旦我們獨立地來看引文,並把「台灣」、「台灣人」等字眼代換以任何地名、及該地相應的種族名,我們將可驚異地發現,引文幾乎可以毫無窒礙地嵌入任何論述「民族性」之類的文章中。

企圖建構解釋範圍過大的理論的人,幾乎無法避免其使用概念的空洞性,但最令人憂慮的還在於,理論建構人常在模糊的概念的前導下,刻意或不經意地偷渡了主觀成見。徐先生行文中頗有台灣人是「可以利誘、可以力屈」的一群人的認定。但展望人類歷史,在國家暴力之下,脆弱的個人又曾有多少人能做到「三月不違仁」、「匹夫不可奪志」呢?我們何責於台灣人。

台北 方道平

英雄多,百姓苦

翻閱一0四期遠見王蒙的文章「英雄多,百姓苦」,看著政壇上國、民兩黨各路總統候選人人馬競為選舉大張旗鼓;有人不計黨內分裂一意「孤行」,有人不論「代價」強渡關山,有人「為國」為民要道成肉身……,不禁令人聯想這是不是又是一個英雄多的時代?我們這班完糧納稅、日作晚息的小老百姓,是不是又要苦了?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胡適說民主就是不要諸葛亮,而要靠著幾個臭皮匠商量商量把事辦好。諸葛亮只是個丞相就已「不相容」(incompatible)於民主,那麼他的主子及主子的政敵,八成便是民主的病毒了。

天憐中國,不要再降生英雄了!

台北 完顏氏

平常心看宗教

拜讀貴刊第一0六期主題「新「心」結--解讀台灣宗教熱」,的確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之餘能夠追求宗教的精義來彌補心靈上之空虛,使社會風氣在敗壞之餘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憂的是宗教世俗化後,組成分子難免良莠不齊,導致龍蛇混雜,反而成為社會動亂的根源之一,破壞了宗教原有的良善目標。

其實宗教也離不開人間世,自然要有其生存適應之道,雖然專題中對宗教世俗化所造成「金」動萬教的宗教金權化暨教徒言行不一甚至悖離教義的現象不以為然,卻也提出了宗教與政治一樣可以是最能提振人心的妙藥,也可以是最高明的騙術之持平觀點供人省思。

故吾等若能以宗教只不過是人類社會一項產物,而以平常心待之,並同情地諒解宗教界為吸引信眾而有的光怪陸離現象,才不致當面對宗教深遂的精義時,反而有所忽略了。

台北 鄭碩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