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哪些人特別容易無聊?你是嗎?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6-09

瀏覽數 61,900+

哪些人特別容易無聊?你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有些人顯然特別容易感到無聊。如同前面幾章所說,無聊是工作、環境與個人的交互結果。我個人覺得在超市做六小時補貨的工作實在很沒趣,但有些人也許喜歡這樣重複性高的工作,喜歡這種生活。然而也許他們是在有精神又沒被打擾的日子才樂在其中,否則也會感到無聊。同理,超市補貨員也許壓根不會想寫一本有關無聊的書,覺得我是在做天底下最無聊的一個工作,但我可是寫得眉飛色舞(雖然我得承認,要是我沒睡好覺或天氣晴朗,或許也覺得寫這書有點無聊,幸好曼徹斯特這裡晴天不多)。

在同一個情況下,無聊的感受顯然因人而異。即使是同樣環境下的相同工作,人人感受到的無聊程度仍不盡相同。心理學家長年好奇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容易感到無聊,而這就是本章的探討重點。

外向的人比較容易無聊嗎?

外向的人需要更多刺激,所以許多人認為他們也許比內向的人容易無聊。大腦用來平衡所需刺激量的系統稱為「上行性網狀活化系統」(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ARAS)。一般認為,內向者的這個系統對感覺刺激比較敏感,所以需要的刺激少;外向者的這個系統對感覺刺激比較不敏感,所以需要的刺激多,會尋求別種感覺刺激,展現出外向行為。內向者感到的刺激已經多了,所以會避免更多刺激的情況。

一九八四年,密蘇里大學心理學教授羅素.基恩(Russell Geen)驗證了這一點。他請七十位外向者與七十位內向者做一項工作,並且選出工作期間最適合的音樂音量,結果外向者選的音量比內向者高出許多,符合他們需要更多感覺刺激的假設。在自己選擇的音量下,兩組受試者都表現出色。接著基恩調整音量,把內向組的音量調大,反之亦然,結果外向組感到無聊,內向組感到沮喪,兩組都表現變差。

看來外向者比內向者需要更多刺激來維持興致。這研究也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工作時喜歡放音樂或開著電視,有些人倒覺得這樣會分心,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我在做前言所說的細胞篩檢員時想聽音樂(主管卻認為會分心)。

這反映外向者需要更多刺激,所以更容易無聊。有些研究確實指出外向者容易無聊,但有些研究倒沒發現這個關連。這反映外向與內向不是唯一會影響無聊感受的因子,而是還有其他重要因子。

聰明的人比較容易無聊嗎?

談到智力對無聊感受的影響,正反面的研究都有。許多人似乎覺得聰明的人需要更多智識挑戰,所以比較容易無聊。這種想法頗顯而易見。事實上,一九七八年的一項研究請受試者做某項工作,結果愈聰明的人愈覺得該工作很無聊。一九八二年另有一項針對長程卡車司機的研究,以教育程度及「動腦」嗜好衡量他們的智力,結果他們愈是聰明,愈覺得單調熟悉的道路開起來很無聊。許多教育相關研究也指出,聰明的學童需要適當刺激,否則容易無聊(第八章會深入探討這議題)。然而並非所有研究都認為無聊與智力高度相關。事實上,有一個觀點是聰明的人懂得抵消無聊感受,更能面對無聊,方法包括善用想像力、問題解決力與腦中小遊戲等,至於沒那麼聰明的人可做不太到,例如:兩項針對低階工作婦女的研究就並未發現無聊與智力的關連。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看看我啊……唉好無聊

許多研究指出,自戀(老想著自己)的人容易覺得無聊,自戀人格與無聊感受高度相關。

原因可能是自戀的人會訂出某些目標,卻缺乏做到的能力。舉例來說,自戀的人也許很想成名,很想出人頭地,很想功成名就,卻達不到這些不切實際的目標,結果覺得人生不具意義,進而感到無聊。即使他們確實達到目標,例如:得到有些人的稱讚與認同,卻很快再次陷入無聊,他們需要不同人的讚賞。

哪些人特別容易無聊?你是嗎?_img_1

 

本文節錄自:《無聊的價值:學會留白,不再愈忙愈空虛,為人生注入樂趣、靈感與創意!》一書,珊迪.曼恩(Sandi Mann)著,林力敏譯,三采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frank mckenna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