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考試,難道都要玩?」「孩子沒壓力,成績會不會跟不上別人?」這些質疑,無疑也是教改20多年來,一直無法真正落實的主因之一。
只要看過新竹市光武國中的教育改革案例,將完全改觀。面臨少子化衝擊,全台國中小減班壓力不小,光武卻年年實施總額管制,一個年級招390人,搶著遷戶籍報名的學生超過700多人。
再來看光武國中的會考成績表現。去年國中會考,全國各科(共五科)均拿A以上的5A學生占17.6%,光武國中則達37%。另,國英數拿A的學生,光武國中也是全國平均質的兩倍以上。這些成績是老師用考試逼出來的嗎?答案跌破眼鏡,是玩出來的。
每個禮拜一下午的第一、二節,學校的氣氛都會特別歡愉,有學生手持BB彈槍穿著防彈背心練習打靶,另一個教室,有人在練習拉小提琴準備比賽。上樓梯到大禮堂,有人穿戴盔甲拿著木劍,正在學劍道。獨輪車、空手道、橋牌等,光武國中光社團就超過40個以上,活力可比拚大學。
一般來說,國中因為有考科壓力,都會把彈性課程拿來作為考科延伸,但光武國中為了讓孩子多元適性發展,硬是把彈性課程拿來上社團課,固定每週兩節,「之前國三沒有社團課,直到三年前,才徹底落實,考科老師反彈很大!」光武國中校長林茂成笑說,有老師跳腳,因為怕學科教不完。
重視社團互動與自然探索
但實施後,反而讓會考拿A的學生上升。林茂成直言,學校若只顧及會讀書的學生,更多不會讀書的孩子怎麼辦?「你逼不愛讀書的小孩讀書,是種變相霸凌!」孩子在學科上沒成就,總該讓他有機會找尋更多人生可能的答案。
也因此,光武國中積極整合周遭社區與校友資源。林茂成指出,光武的社團是融入在地社區的,把資源納進來,才能走得久。不少社團老師,都是領取微薄節數鐘點費,幾乎是義工性質。
社團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樂趣,光武國中更積極讓學生探索生命意義。很難相信光武國中在十幾年前,是新竹市一所令人頭痛的學校。林茂成指著2003年的照片,他帶學生去新竹泰崗溪溯溪,每個學生手上都拿著一支菸,在河邊吞雲吐霧。
沒錯,光武以前就是個流氓學校,學區內的家長,都想盡辦法不把孩子送來。但光武積極規劃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為導向的課程,其中,依照不同季節,春季溯溪、夏季單車環島、秋季登合歡山、冬季綠島騎乘,還有單車義診,所有活動總加起來,九成學生至少參加過一次行程。
會堅持將孩子帶到戶外,是因為在旅行中,能讓孩子學習與社會互動、相互關懷、解決問題的能力。舉例來說,光武規定,高關懷的學生一定要參加溯溪行程,未來要作為溯溪小隊的領導者,帶領學弟妹在湍急溪流中往上。林茂成說,學長拉學弟妹一把時,往往會被記住,回到學校,學弟妹都會跟他們打招呼,「這些高關懷學生想做怪都會不好意思,」他說,也可以培養這些學生在校成就感。
單車環島前,學生則要先學會拆解組裝單車,環島時必須幫其他環島民眾義診修車,進而學習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能力。
教務主任梁家銘分析,一所學校內,若把學生比喻成生態系,有會讀書的、不會讀書的,也有很有才華的,倘只照顧會讀書的,不會讀書的就會開始作亂。推動多元社團後,「每個同學來上課,就會多出很多成就感,更願意學習,」他分析光武成績會向上提升的原因。
除了找尋學生的多元性,光武也積極結合新竹科技資源,進行跨領域整合教學。例如台積電共捐贈30餘萬的設備,結合物理、程式設計、數學,跨科設計一套能夠測量鐘擺速率的軟體,「我們學校等新課綱等很久了,因為它讓跨領域課程能夠完整實踐,」林茂成興奮說。經過社團與自然探索的改造,讓學生玩出好成績,學校老師也培養跨領域進修的習慣。光武已經做好新課綱實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