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落實彈性學習課程 跨領域備課更靈活

國中教學現場〉新增科技領域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7-06-16

瀏覽數 8,050+

落實彈性學習課程 跨領域備課更靈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一次看懂大學考招、108課綱

國教署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組長武曉霞指出,由於各項數位新科技快速崛起,目前世界先進國家都把科技當做國民的基礎素養,培養學生運用科技工具。

此外,新課綱也強調,國中教育現場必須發展各自學校的特色課程,鼓勵各校善用彈性時數發展特色。

活化主科教學 彼此切磋心得

其實早在九年一貫正式實施後,國中已有所謂的彈性學習節數,每週四到六節,國三則減為三到五節,只不過,國中升高中必須經過會考測驗,因此國中考試壓力仍非常大。加上少子化,全台國中都面臨著減班壓力,學區重疊性又高,難免以升學成績作為招生招牌。

也因此,國小彈性節數因考試壓力較小,仍有不少學校落實發展校本特色,但國中就難以落實,彈性節數往往都被拿來做考科補救教學,老師大多怕課教不完,讓學生失去多元學習機會。新課綱明訂,彈性學習課程必須符合四項規範,包括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索,與社團活動與技藝、特殊需求領域、其他類課程。也就是,即便把彈性課程運用在主科上,也要符合上述規定。比如說,若國文拿來彈性學習課程上,必須做跨領域教學或議題探索。新北市桃子腳國中就把一節國文課拿來做專題研究,指導國中生發想議題,透過數學、資訊等領域的老師一同共備、協同教學,讓國文活化。

另一方面,新課綱也把所有科目節數固定。武曉霞解釋,九年一貫時以百分比計算科目學習節數,例如語文學習領域占領域學習節數20%~30%間,現在直接固定,學校便無法為了主科而到處借其他課程的時間來上。只不過,對於老師來說,一方面要面臨成績壓力,另一方面又要跨領域教學、共備課程,挑戰很大。因此,新課綱開放觀課、議課、備課,各校間相互觀摩共備,透過老師社群的結合,互相切磋課程。

期待新課綱實施後,國中教學現場,真的能在考試壓力下匍匐前進,讓學生有多元學習的機會。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