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到九十五歲高齡了,念及祖母時都還一定會說:「俊子女士真的是非常好的人。」祖母俊子,對母親來說是婆婆。社會上時有婆媳問題,但這兩人卻相處得非常融洽。我想,她們的秘訣在於滿足彼此的希望吧。
祖母希望母親不論再怎麼忙,都要比父親早回家對他說:「你回來啦。」祖母對母親所求不多,而母親也達成了祖母唯一的希望。婆媳之間,就像職場上主管與部下一樣有著明確的上下關係,所以精確地看出對方對自己有著什麼樣的希望,再去實踐它,這是很重要的。
譬如,給婆婆準備母親節贈禮時,即使是自己準備的,母親也會說:「這是妳兒子精心為妳選的喔。」這樣說就很圓滑周到。比起媳婦,婆婆更想要兒子對自己好,所以不會希望聽到媳婦說:「這是我準備的。」或是說了:「是我選的。」說不定會演變成受禮者感覺受了嚴厲的批評:「是我太直白的表露心意嗎?」如此一來,就無法保持內心的平靜。
說是兒子選的,讓婆婆開心,覺得「那孩子從以前就很細心呢」、「真懂我喜歡什麼耶」,這樣就足夠了。比起自己要怎麼做才能討婆婆歡心,更重要的是了解對方希望的是什麼。而為了達成那希望,自己應該怎麼做;第一優先要考慮的,是不過度強調自己,而使關係圓滿融洽,如此能大幅減少紛爭。
當了婆婆之後也是。即使心裡不滿媳婦沒帶孫子來給自己看看,但若對方並沒有那樣的計劃,那就不提。
以婆婆的立場去提這件事,在下位的媳婦聽起來會感到強迫的意味。要讓關係圓滿融洽,不提是最好的。
人生,不是用來有求於人。
重要的是,不邀功到自己身上。若能如此整理自己的內心,就能積極去達成對方的希望,也能徹底當個黑子(註一),完成幕後的任務。
江戶時代的武士,在主公面前,也是壓抑自己,將主公放在第一順位去思考與行動。
現代雖然不鼓吹滅私奉公,不過,若能讓對方感覺受到敬重,上下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和諧融洽。
因此,要思考對方希望的是什麼。
註一:黑子,一身黑衣的工作人員,負責調整演出角色的衣裝或更換布景、處理道具等。
本文節錄自:《松平家的人生整理術:學日本名門流傳數百年的秘訣,讓你活得更自在。》一書,松平洋史子著,黃毓婷譯,時報出版。
圖片來源:pakut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