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開始先設好「撤退線」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5-03

瀏覽數 19,450+

開始先設好「撤退線」
 

每三個月檢視一次事業  

無論是開店或是推行企畫,經常都會有營收不如預期,或是暫時產生赤字的情況發生。  

在這種時刻,不能再做著「總有一天會好轉」的美夢拖拖拉拉地持續下去, 必須立即思考改善的方式,有時甚至需要下決斷割捨。無法產生利潤,一是方向錯誤,二是沒有做生意的實力,答案大概就是其中一種。為了不浪費寶貴的時間與金錢,必須早點下判斷。  

我大概會以三個月作為一個階段來思考做出結論。即使是小型投資案,再久也必須設在兩至三年內全額回收,基本上必須在第一年度就開始獲利。  

我這種急切又謹慎的態度,常讓周遭的人感到驚訝,但一開始就是最關鍵的時期。若一開始無法確實產生成果,就無法逐漸擴張規模。從小處開始,不代表甘於小處,這是事業藍圖的開始,讓數百萬的投資能早期回收,接下來逐漸地擴大成數千萬、數億規模的事業。正因為如此,初期要很慎重,失敗了立即反省,並化為下一次挑戰的力量。  

的確,「撤退」的判斷需要勇氣。周圍的人會投以「那傢伙沒有能力」的目光,也會有人指指點點地說:「我早就料到了!」但這些都勝於猶豫不決地持續赤字造成地方的困擾。只要認真努力過一次,一定會有人看到你奮戰的模樣,可以信賴的夥伴也會和你一同再次挑戰。  

只要能再做出成果,就會重新獲得評價。只要不是逃跑,早期撤退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一定帶有正面意義。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選擇「從小處開始」。撤退時,重要的是不要猶豫。  

設定撤退的規則  

開始事業時,重要的是事先與夥伴確認撤退的基準。一旦到了要下判斷的時刻,才來議論「撤退」或是「不撤退」,判斷本身已經延遲。  

令人煩惱的狀況是,有點不成功又不是太成功的時候。沒有演變成「大失敗」、成果雖然不及當初預期卻也賺到些小錢的情況。這種時候,創業者往往容易被微利所迷惑,做出「再繼續看看吧」的判斷。  

這種時候非常危險,最後可能會變得習慣微利,為了守住蠅頭小利而汲汲營營。我也曾數次面臨這種狀況,直到今日,是否要放棄微利事業仍是最困難的經營判斷之一。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在一開始就事先設定一定的基準。  

與其勉強持續不怎麼順利的事業,不如乾脆早點放棄,將多出來的剩餘時間用在地方更需要的事業上。  

獲利比預想來得少,就表示一定有什麼地方弄錯了;事業無法擴大,也表示在某些地方有了什麼失誤。無論再怎麼覺得「接下來一定能賺錢」,或是周遭有些人認為這是「必要的」,獲利無法提升、成長停滯,就代表著此事業被大多數的人認為是「不必要的」。我們應該虛心地接受這點。  

如果是改裝建物整體這類的投資案,三個月可能真的還無法下判斷。儘管如此,也應該盡可能地將兩年、最長四年內回收初期投資作為事業決策的基準。而建蓋新建物的案子,也建議將回收期設在十年內。即使如何看好前景,十年後的世界或自己會變得如何,我們都無從得知。連自己的未來都不清楚了,超過十年還無法回收的投資,可說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一次決勝負」的禁忌  

換一個觀點來看,有人會說早期切割是一種「不高級的亂槍打鳥手法」。  

但有些案子連小成果都無法留下,卻計畫著靠大型企畫下一次決勝負的大賭注,挑戰大規模投資。考慮到撤退的困難性,我們絕對應該避免這類投資。從計畫到實行,須花數年到十幾年,更甚著要回收投資得花上數十年,這樣的企畫不容許失敗。更別說每個人對於撤退可能都已經恐懼到說不出口。有時會變成像建造大和戰艦般,等造好時商品已化為無用之物。  

在今日經濟萎縮的局面下,不應該去進行一次須花上數年到數十年的活動。若是在過去的時代,可以預期數十年的成長或許可行,但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了。  

所以,組織應該由每三個月能重新檢視、再次出發的活動開始。即使失敗, 只要馬上撤退,累積的赤字也不大。傷口尚淺,還能保留暫時撤退後重新出發的體力。單純來看,每三個月挑戰一次的話,等於一年能挑戰四次之多。 

在精神層面上,這樣的做法也會讓創業者變得較積極。如果一年僅有一次揮棒機會,自然會因為過度緊張反而對不對的球出手,搞得自己疲憊不堪。然而,如果有四次揮棒機會的話,你會覺得「至少能揮出一支安打」,即使全部失敗也會積極思考「還有下次」。  

此外,若是有多樁企畫案的情況,與其同時並行不如區隔期間。一定期間內專注在一個企畫上,是做好工作的秘訣。在此前提下,經過三個月後總結, 再決定要繼續還是換下一個企畫。  

順道一提,這個訣竅,無論在創投企業,或是像豐田的汽車生產現場都經常被指出。撰寫縝密的計畫書,以萬無一失的姿態開始企畫的話,容易因絕對不能失敗的壓力而過度緊張。一開始就簡單地思考,在短期間內開始,透過不斷重複、改善的過程,更能接近正確的答案。即便失敗了,馬上退出並思考下一步。就結果而言,這種方式更容易成功。  

這種時候,就算決定停止也不需要全面撤退,更不必過度沮喪。不成功的理由可能有很多,你可以先「放在一邊」。  

到了能冷靜面對的階段,再把林林總總的事物一次整理,或許能得到混亂之中沒發現的啟示。  

我在本書中談到的經驗,幾乎都是如此。儘管當時被情緒衝昏了頭,但若過十年之久就能冷靜地理出道理了。  

這就像醃醬瓜,稍微放一下,讓風味更佳可能可以賣得更好。也可能你就這麼把醬瓜忘了,東西等同消失,不過這也無所謂。所謂勝負,不過是這樣程度的事物。

開始先設好「撤退線」_img_1

內頁插畫:陳家瑋

本文節錄自:《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一書,木下齊著,張佩瑩譯,不二家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