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家烘培坊遭控超時工作,向離職員工、實習生高額求償,引發批評而暫停營業;蝶戀花遊覽車事故,暴露駕駛過勞問題;女星可藍父親為台鐵員工,因35年輪班作息而輕微中風。三件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反映出的是台灣「勞低資高」的現象。
前年日本大型廣告公司電通新進員工、東京大學畢業的高橋茉莉,因不堪長期加班自殺身亡,震驚全國。公司內部嚴苛的工作規則「鬼十則」成為過勞死的導火線,社長最終也因輿論下台。
對於台鐵,社會責任跟公務員義務也好似日本電通的「鬼十則」,緊緊拴住台鐵人。
前述超時工作、血汗剝削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凸顯台灣長年勞資不平等和勞動制度不利勞工的現象。為何這些事件總是稽查不到、預防不了?是政府監督失能,還是長期放任呢?
電通事件後,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定期召開「工作方式改革實現會議」,由首相擔任會議主席,檢視日本企業長期加班及過勞的積習;希望政府能借鏡日本展現改革決心,也期盼日本電通事件不會在台灣發生。
(本文轉載自2017.03.03「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