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重要他人」伸出援手 台大兒少保護中心不消失

衛福部無預算維持受虐兒救助 全靠社會發揮愛心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7-03-01

瀏覽數 15,000+

「重要他人」伸出援手 台大兒少保護中心不消失
 

孩子愈生愈少的台灣,照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大人心頭的寶,但事實不然,衛福部統計,近五年國內兒虐個案年年增加。2015年高達5萬3千多件,平均每10分鐘就通報一件,件數比前一年還多出近4千件。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曾偉杰接過不少從家暴防治中心轉介過來的緊急個案,皆因大人酗酒或情緒抓狂,就拿嬰兒出氣,包括用力把小小孩往床上摔,大力上下搖晃等種種不當對待,而這種「嬰兒搖晃症候群」很容易造成嬰兒腦部出血重傷。

嬰兒不會說話,沒有防衛能力,是兒虐好發期,但兒虐案件幾乎遍布各年齡層。曾偉杰曾診治一位高社經背景家庭的國一男學生,只因考了全班第二名就被媽媽拿起掃把狠揍,不但臉部腫大,身體也滿布傷痕,這個家庭也成為社政單位長期追蹤輔導的個案。

「身體傷口容易癒合,但心理的創傷呢?」曾偉杰說,兒少保護需要集結小兒科、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心理師、社工師、法醫等專業,多重關懷,才能慢慢撫慰這些脆弱小心靈。

2014年台大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因承接衛福部計畫而成立,負責北北基、金門馬祖等家暴防治心中轉介過來的兒虐個案,為他們提供醫療救治、心理與精神創傷輔導、上法庭作證,甚至尋找安置家庭等。不料,2015年12月忽然被告知衛福部已無預算,讓身為兒少保護中心召集人、台大兒童醫院胸腔加護科主任的呂立醫師焦慮不已。

深恐兒少中心被解散,他與院方只能自謀出路,經過數月奔走,幸而得到社會資源挹注,靠著林芳瑾社會福利基金會、國際獅子會300A1區、台北市宏源獅子會等捐助131萬元,得以暫時度過難關。兒少中心也在今年2月中旬公開感謝這些「重要的他人」。

「幾乎每個禮拜都有孩子因受虐而死掉,台大兒少中心因為有愛的連結,才能繼續運作,」不斷把感謝、感動掛在口中的呂立,謝謝社會善心,但也不免為其他林口長庚、台大雲林分院、中國醫大附屬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等六個兒少中心的未來憂心,因為「好幾個中心都消失了,」僅剩台大和高醫大附屬醫院的兒少中心仍在運作。

兒少中心成立不易。這是呂立與衛福部心口司溝通十年才爭取到的補助,而衛福部給每個兒少保護醫療中心的預算也不多,約3百萬元,但由於經費審核標準嚴格,台大實際請領到的費用不到2百萬元。

呂立是台大兒童醫院胸腔加護科主任,常需24小時待命,照顧重症病童。目前兒少中心僅有兩位正職人員,其餘三十多位醫師、心理師、社工師都是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之外,義務投入。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國外兒虐6~7成是疏忽,例如像把孩子單獨放在車上而發生意外,但台灣超過一半都是打到受傷才通報出來,」呂立說,還有很多沒被通報的「黑數」,隱藏在社會角落。

呂立曾救治過一個嬰兒,由於家中大人都有毒癮,疏於照顧,被救出來時他的兩眼呆滯空洞,經過安置家庭照顧後,終於會笑了,「這是改變他生命的第一步,至少讓他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長大。」

呂立口中,包括一般民眾、法官、家防中心社工、社會善心人士等,都是救出受虐兒的「重要的他人」。他盼大家能多注意身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前不久發生的台北快樂瑪麗安幼兒園老師對學童施暴、北投中年爸爸攜子自盡等,只要一通113婦幼保護專線,也許就能讓這些孩子不至於陷入危險境地。

呂立說,他會向台大總院和衛福部努力爭取經費,維持兒少中心運作,兒少中心必須以國家之力制度化,才能救治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兒童。

照片:台大醫院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