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學也在運動

何文榮
user

何文榮

1994-10-15

瀏覽數 18,800+

文學也在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4 / 11月號雜誌 大審弊案

如果美國公開賽是網球場上的一個舞台,什麼樣的配樂會讓網球經驗延伸呢?如果台灣的職業棒球比賽是棒球的一個舞台,什麼樣的運動寫作提供了延伸的視野呢?

答案不是報紙運動新聞版上有關賽程、比賽經過、輸贏的報導,而是像旅美作家劉大任在「簡單而嚴肅」一文中所描述的 「看山普拉斯打球,你似乎可以看到這麼一種信息。在追個世界上,你就愛一種東西,你就在你愛的這個東西裡把自己練完美,練到無懈可擊。你因此尋得滿足,此外的一切其實無足輕重。」

「皇帝也要文人捧」

這般「信息」的出現可以回溯到民國六十六年,作家小野的作品「封殺」,該文以少棒選手的處境隱喻台灣的惡質文化。五年前,劉大任寫大陸兵兵球選手的掙扎心情;而四年前,職業棒球賽在台灣開打,二年前巴賽隆納奧運,其問陸續有球迷翁嘉銘、作家謝材俊、文字工作者晏山農和楊照等,以不同於傳統體育專欄的方式看球賽、寫球賽。於是,運動文學蔚然成風。

晏山農認為運動寫作的出現,基本上是一種資本主義式的消費刺激;而職業運動本身即是資本主義產物,是一種賞心悅目、緊張刺激的表演,不全然是強身健國的運動。謝材俊則譬喻,運動文學像是櫥窗裡某件三宅一生的衣服般,等待賞識和購買。正如同「皇帝也需要文人捧」,職業運動開始後,運動文字的出現更能推波助瀾。

另一方面,報禁解除後,報紙日漸增張。以前刊載在副刊的各種文類,現在都可獨立為一版,於是副刊更需開拓各類寫作。再加上職棒開打時,每天有現場可看,有實況轉播,第四台普及後,各種運動頻道更是直接進入民間生活,於是,當副刊也多元化為生活經驗的反映時,運動寫作便開始在副刊出現。

運動文學來自於運動,卻延伸到運動以外的生活世界。

它可以是像「愛到九局下半時」談球場裡變化無常的故事;或是球場外「沒有球賽的冬天特別冷」的感受;也有發生在看台上「關於尿尿的地方」的討論、「新時代的外遇對象」等運動周圍相關生態的觀察。

當然,也有以球迷身分分析比賽的精彩處,分享看球感受的文章,像是「美麗而強悍」、「簡單而嚴肅」、「掙扎」、「苦鬥」,彷彿比賽就是一種人生經驗,或是人生哲學的反映。

有人從運動看到人生,也有人用運動來懷舊,把它當鄉愁,偶爾來個「一個中年男子的足球記憶」;有人以史學的觀點,把某類運動的發展當作社會生活史來研究;也有人用社會學的角度、女性觀點的思考、動物行為學的研究來談運動。

某些運動成了分析的對象,提供各種學理、思想、主張論述的「球場」;甚至是像「足球是屬於高山的結構,它的穿透力、現實邏輯分析,厚實映照著球迷自我偉大的水仙性格……」,這樣的心理分析拓樸學觀察,都出現在運動寫作中。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鄉愁的延伸

在運動文學裡,人物的專門報導也少不了,如「一位不務正業到極點的偉大球員」;也有分享球員實際生活經驗、希望明天會更好的論述,留意球隊的戰術運用,檢討球隊的管理和球迷的經營,甚至談球員「薪事」,替候補球員說話的「請愛用板凳」。

除了「寫實」的方式外,也有創作性的運動寫作,像是小說、劇本的出現,甚至有報紙副刊舉辦「棒球小說獎」,但這些文字都不是來自運動員、專業球評員,而是球迷,只是他們同時又是文字工作者,看球時還有到了其他事情,就像劉大任的描述般,「似乎可以看到這麼一種信息……」。

細分這些運動寫作,大都局限在棒球、籃球、網球、足球,其他像乒乓球類則是少有,至於田徑類則幾乎沒有。謝材俊認為,邢是因為其他的運動不太具有觀賞性,或是比賽過程熱度不夠,無事可寫。

目前台灣的運動寫作,除了棒球外,其餘大多談論外國的職業運動,像NBA、美國公開賽,道當中又以寫棒球的人口最多。除了本土發展的原因外,晏山農認為這也是寫作者「鄉愁」的經驗延伸,他們都是三十歲以下的球迷,都有過三級棒運的經驗。

不管是鄉愁、亦或是人生哲思,這些前中年期人的經驗是不是能和真正的球迷經驗相結合呢?

美國棒球專家布萊德利曾說,「……目睹了一場合作無間的過癮比賽,他們感受到一種平常感受不到的榮辱與共,因此他們也看到了一個更好的世界……」,這個更好的世界,也許是本壘前精準的「一箭封喉」,但在運動寫作裡,這個更好的世界卻可能是過去不精準經驗的分享。

其實,運動就像是舞台上的肢體表演,有關運動的論述寫作,則是一旁流放的音樂,延伸了連動的可讀性和思考性。

畢竟,運動寫作不只是運動而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