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推薦好書:
書名:《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心理學家教你用身體語言把自卑變自信》
作者:艾美.柯蒂(Amy Cuddy)/譯者:何玉美/三采文化
書籍介紹:
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缺乏自信心?
或是經歷感情、工作上的挫折,正在努力重建自我?
還是眼前剛好有個大好機會,但你卻猶豫是否做得到,而裹足不前?
你或許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學生,沒有權力、沒有特殊地位,但每天努力生活,朝著自己夢想的目標前進?
這樣的你,可以看看艾美.柯蒂(Amy Cuddy)的故事。
她發生車禍受傷後,智力嚴重受損,醫生估計她連大學都沒辦法畢業。
但今天,她不但順利拿到大學學位,更成為了哈佛教授和世界頂尖的心理學家。
她集結扎實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非語言動作,對自己的態度和心理有強大的影響。
透過某些行為、動作,竟可傳達力量,刺激分泌帶來力量的賀爾蒙,使你在高壓狀態下,穩定表現,展現信心十足的最佳狀態!
只要這樣做──
.在面試前模仿「神力女超人的姿態」,你的信心就能激升?
.你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嗎?試試「自我輕推」,小調整會帶來大影響。
.想表現更專業,先穿得專業,套裝、正式服裝都可加分。
.公開演講要避免「企鵝手」,只要拿著雷射筆讓手勢抬高,就能提升你的氣勢!
書摘搶先看:
第六章 利用肢體語言操控內在的力量
在一場紐西蘭橄欖球賽之中,最強勢的力量展現,往往發生在實際賽事開戰之前。
橄欖球在小小的紐西蘭(人口450萬人)是件重大的事。他們的國家男子橄欖球隊,全黑隊(All Blacks)戰績輝煌。1884年以來,全黑隊從各方面來看,都可說是世界最強的橄欖球隊。
紐西蘭是個獨特的國家,官方語言有三種:英語、毛利文以及紐西蘭手語。人口則包含歐洲人(74%)與毛利人(15%)。然而,真正讓它與眾不同的是,在社會文化上,當地毛利人與歐洲移民文化整合的程度。
我會猜想,你們大多數人都對橄欖球不熟。如果我說得沒錯,那麼你們大多數人也就沒見過全黑隊賽前會在球場上做的一件令人驚嘆的事。它的開場跟所有職業運動賽事一樣——唱國歌時觀眾起立。然後整個球隊,包含15位你所能想像最魁武、最驍勇的人(幾乎像漫畫人物般雄壯威武),在球上場緊緊靠在一起彼此勾肩搭臂,面向著對手,對方通常只是站成一排。
群眾就等這一刻。那種能量所散發出的信號,有人形容為「令人亢奮」。許多紐西蘭人視這一刻比他們的國歌更有意義。
雙腳張開堅定站立著,膝蓋微彎,全黑隊蓄勢待發。他們的領袖在隊員間來回走動,像籠子裡的老虎,然後用毛利語大聲叫喊。隨即,他的隊友以恰到好處的勇猛回應他,同時回到一開始的陣勢,跳起充滿戰力與挑釁的舞蹈。他們一致緩慢但精神充沛地做出一系列強而有力的動作、姿勢以及臉部表情——眼睛瞪大,胸膛鼓起,雙手拍擊大腿,雙腳踱著地面。他們的唱誦聲洪亮深沉。他們似乎隨著每個動作,把根札入地面,又深又廣。慢慢地,勢不可擋地,他們一步步逼近對手,最後以瞪大眼睛吐著舌頭作結。
這叫作哈卡舞(haka),傳統的毛利人舞蹈,自1905年以來,這支球隊在賽前都會表演一遍,人們經常稱之為「戰舞」,但哈卡舞並不僅如此而已。雖然它常被用於戰場,它過去(現在仍是)也常在族群歡慶和平時演出。在葬禮上,也用它來對逝者表達深深的敬意。一般來說,全黑隊所跳的哈卡舞叫ka mate,1820年由納嘎帝圖阿(Ngāti Toa)族的酋長帝羅帕羅法(Te Rauparaha)所創。在某些場合,球隊會表演kapa o pango,由毛利文史專家德瑞克.拉德利(Derek Lardelli)所創,他在近期一部紀錄片中解釋,這是希望「反映當代紐西蘭多元文化融合——特別是受玻里尼西亞文化的影響。kapa o pango 的結尾,表演者會用手劃過脖子,有人詮釋那是個激進的割喉手勢。拉德利解釋,那不是想表示割喉,而是「把生命能量注入心肺之中」。我鼓勵你去搜尋全黑隊的網站,觀賞他們的表演。
舞蹈中另一個令人驚愕的時刻是普卡納(pukana)。「普卡納是一種表達藐視的動作,用吐舌頭來展現。」納嘎帝圖阿族的長者荷佩怕.波帝尼(Hopepa Potini)解釋,「所以當你見到全黑隊跳的哈卡舞最後出現普卡納,那是他們在說:『放馬過來!』」
坐在體育館高處觀看全黑隊表演哈卡舞,很令人生畏,勇猛懾人,我無法想像對手球員會有什麼感覺。
我第一次看全黑隊跳哈卡舞時,我想,「這是我所見過人所能展現出最終極、最震懾,彰顯主導性的肢體語言。」一種肢體上的警告通知,聲勢過火,甚至是相當原始。
如果肢體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那麼這個訊息看起來簡單明瞭:這是一方硬生生在嚇唬另一方,至少在一開始似乎是如此。
開放性肢體語言顯示權力、勝利
權力不僅擴張我們的心智,它也擴張我們的身體。擴張的、開放的肢體語言跟主導性緊密相連,放眼動物界皆然,包括人類、其他靈長類動物、狗、貓、蛇、魚,以及鳥,乃至許多其他物種。當我們感覺有權力,我們會讓自己變大。
不論是暫時或持續,善意或惡意,地位與權力的展現都牽涉了非口語表達——開展的四肢,擴大占據的空間,挺立的姿勢。想想神力女超人與超人,任何約翰.韋恩(John Wayne)的角色,《紙牌屋》(House of Cards)影集中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飾演的法蘭克.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以及一名艾文.艾利(Alvin Ailey)舞蹈團舞者,表現解放與自由。當我們感覺有權力,我們會伸展開來。我們會抬起下巴,肩膀向後。我們會鼓起胸膛,雙腳分開,舉起雙臂。
每四年我們都會熱中體操比賽。(有趣的是,奧運期間這項比賽竟會對我們如此重要,卻又在閉幕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我相信你已注意到過,體操選手在例行動作開始之前,就會展現某種簡短的舞蹈。他們走向墊子,雙臂高舉過頭成V字形,抬高下巴,挺胸。可以選擇的姿勢這麼多,體操選手為什麼偏偏要選這一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請你先想像你剛剛贏得一場比賽。你越過終點線,衝破彩帶,你的身體會怎麼做?或者想像觀看你最愛的足球隊,在兩隊平手情況下,剛射門得分贏得世界杯冠軍,你的身體會怎麼做?很有可能你會把雙臂高舉做成V狀,抬起下巴,挺胸。為什麼?因為那個動作代表了凱旋、勝利與驕傲——權力的心理狀態。而我們用非口語的形式展現那種勝利,我們向別人傳達我們的地位與權力,不管那有多短暫。
(圖文提供:三采文化;瞭解更多本書,請上三采文化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