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被擢升或是委以重任,這通常代表自己能力被肯定,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不過你有時會擔心自己是不是衝太過頭了,能力和經驗都還不足以應付。有沒有什麼策略可以激發自信心?如何從假裝有信心,到真的有信心應付?這中間還可能碰上什麼風險?
碰到專業上的新挑戰時會感覺焦慮,是天生自然的事。心理學家甚至將它名之為「冒牌貨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也就是莫明擔心別人會發現,自己其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聰明、有能力、有創造力。這種現象可能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常見,很多人常會覺得自己像個騙子。
《哈佛商業評論》最近一篇文章中,引用兩名教授──哈佛商學院的教授艾米卡迪(Amy J. C. Cuddy)和英士國際商學院教授赫米妮亞伊巴拉(Herminia Ibarra)──的研究,鼓勵人們在工作上應該設法「假裝」自信,擺脫這些憂慮,「讓自己脫離自我懷疑的狀況」。話說回來,裝作有自信並不是不懂裝懂、不會裝會,而是讓你更有勇氣努力一搏,把任務完成。尤其是被賦予團隊領導角色的人,不安全感往往是源自於自己的個人領導風格,你的任務是想出「如何表現具有可信度,如何讓其他人理解你的能力,以及如何以真誠的方式溝通你的想法。」
在文章裡,它對如何「裝自信」到「真正有自信」,提出了幾個具體的建議:
把它當成你的機會
面對你領導的新團隊或是你主導的新計畫,愈是設想可能面對的棘手問題,就愈容易心生畏懼。因此,你首先不應該把這些挑戰當成威脅,而是要當成做不同以往的、嶄新的機會。你心裡該想的不是「噢,不行,我好緊張。」而是要想「哦,這好刺激。」這會讓自己比較容易投入並進入狀況。
循序漸進地思考
如果你面對新職位或新工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一步到位或是一擊致命,那大概註定要失敗。不要像「新年新希望」那般預期過於宏大的目標,而是專注小小的、漸進式的改進。比如說,你可以對自己說,今天的目標是,開會時我要想辦法讓團隊裡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聲音被聽到了。
觀察和學習
在發展自己的管理風格時,你也應該觀察其他人如何領導。光是一個「角色模範」(role model)是不夠的,你應該有眾多參考仿效的對象。觀察其他人如何利用幽默、魅力和自信來影響他人。同時也注意他們遣詞用字的策略──何時沈默不言、如何提出問題、以及他們如何干預介入。透過觀察和學習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領導風格。
大膽使用肢體語言
在自己感到不安時,使用「讓你感覺大膽而成功的肢體語言」是達到自信最有效的方法。它的目的是讓你在心理上感覺更有力。昂首闊步,身體筆直,不要露出縮首畏尾無精打采的樣子。當你傳達力量、鎮定和適當的自傲,你讓自己、也讓別人更感到你有自信。自己也會更專注於目標、更能表達自己立場。
注意警訊
如果工作壓力讓你喘不過氣陷於恐慌,這時候假裝有自信恐怕無濟於事。說到底,所謂的「裝出自信」,只是為了幫助你踏出你的舒適圈,但並不是要讓自己悶著頭向前衝,最後導致自己崩潰。當你覺得自己面對的問題太多太快,或者在時間和資源上根本難以應付,這時明白說出來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