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閱讀,培養無可取代的軟實力!12位名人的12段閱讀經歷

【每週讀好書】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6-11-10

瀏覽數 52,900+

閱讀,培養無可取代的軟實力!12位名人的12段閱讀經歷
 

本週推薦好書:《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天下文化出版

宋芳綺、李偉麟、李桂芬、謝其濬 採訪撰寫

書籍介紹:

十二段閱讀經歷,他們,萃取出十二種能力─透視力、自癒力、專業力、探索力、處世力、跨界力、思考力、覺知力、社會力、未來力、故事力、趨勢力 

從個人成長到掌握社會脈動與機會,

閱讀,不只給予我們知識,更能涵養人的軟實力,

不管環境如何改變,以搶不走的競爭力,創造你的精采人生。

書摘搶先看:

打開心靈之眼,汲取善的力量

人人都愛讀故事,方念華由書中的故事,體會到只有作家才擁有的「心靈之眼」。

當時讀過的書,林海音、琦君與林良的作品讓她印象特別深刻。「我很幸運,在小時候就讀了這些作家的作品,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眼,」方念華說,這些作品裡有許多悲天憫人的關懷,從作者童年關注到什麼樣的人,帶出真正的人生功課和意義。

他們的書,在方念華成長的過程中帶來很大的影響,那是「情感的厚度」,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應的方式。

說著,方念華突然眼眶一紅,掉下淚來。淚水中,有她回想起作品仍然被感動的溫度,有她對親情的眷戀,更有她在新聞工作崗位上盡力傳播善循環的使命感。

即使已踏入社會多年,這些人道關懷的作品,無形之中仍然對方念華散發出影響力,到如今,她仍然喜歡閱讀這類書籍。

長大後,方念華接觸到楊絳的《我們仨》、章詒和的《伶人往事》、聶華苓的《三輩子》、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等,都讓她在經歷與看到現實世界的或殘酷、或淺薄、或感慨、或醜陋之際,依然能透過作者的心靈之眼,汲取到一股特殊的支持力量,那是對人性的相信。

「在一般性的人生裡,看芸芸眾生如何面對起伏波折、如何在生死關頭做出抉擇,折射出巨大的人性光華。看著書中的人生是如此,你就會相信,人性裡有某種力量,是可以被昇華、被超越的。閱讀,會強化這樣的相信,會讓你理解,人是什麼,」方念華解釋。

跟隨信賴的作者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之所以能敏銳感受到作家的心靈之眼,並且透過它看到文字深處的幽微人情,甚至擁有分析作品的獨特眼光,主要來自她「跟隨信賴的作者」的閱讀習慣。

對於自己欣賞的作者,方念華會盡量找齊他的著作,全部看遍。「流行是一時的,風格才是永恆的。就如同我習慣以演員來決定要不要看那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因為製作單位會因為市場取向或流行而改變風格,但是人比較不會,」方念華說,好的作者與演員一樣,會突破自我,但不會隨波逐流,所以可以保持一貫的風格。

逐一看遍一個人的作品,對方念華來說,就像結交一位心靈朋友,在生活起伏時,不需要臉書上的讚,只要重新拿起喜歡的書,翻閱其中任何篇章,就可以得到平靜安慰,甚至啟發,「因為讀過某位作者幾乎所有的作品,所以,任何時間重新閱讀,都像老友開啟交談,不會有遲疑或打結的時候,可以直接進入主題。」

這種跨越時空的深度心靈對話,是閱讀才能帶來的獨特經驗。

追求境界,而非成就

透過閱讀,方念華在書中角色的生命故事中探索「人是什麼」,在所主持的《TVBS看板人物》,也秉持著相同的信念,透過訪談與製作團隊的努力,希望呈現出受訪者「是什麼」,而不是受訪者「擁有什麼」或「做了什麼」。

一個人擁有什麼或做了什麼,那是成就;而如果她的人物訪談節目能傳達出「受訪者如何活出自己的意義,如何活出人是什麼」,那麼,受訪者在節目裡講的某一句話,就如同某本書裡、某個情境的某一個句子,會成為觀眾在人生路上需要做出分辨時,派得上用場的參考資料。

方念華在新聞工作崗位上所努力追求的,不是成就,而是境界:帶給別人力量、形成社會的善循環。

人生遭逢亂流

閱讀,在人生遭遇亂流時,有時會發揮意想不到的安定作用。

方念華追求境界的高標準,為她和製作團隊帶來掌聲。《TVBS看板人物》曾三度入圍金鐘獎,她更在2015年獲得第50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掌聲背後,則是高度自我要求、高度全人投入,每一集節目都必須經過前製與後製,以「預見結果」的工作方式,確保品質。這種方式,無形中成為方念華做事的一貫態度與習慣。

自1989年踏入電視新聞圈,歷任主播、總編輯及主持人,無論在哪一個職務,都獲得公司與觀眾的高度肯定,再加上家庭給予她工作上的全力支持,方念華不知不覺成為

一個「Yes Woman」,無論公司指派多少任務,都不假思索的接下來。

敬業樂業的她,常常感覺身心疲累,卻沒有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透支。

2004年11月,方念華終於正視身體發出的警訊,決定辭職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卻怎麼也想不到,這好不容易的幾個月休假中,她的人生遭逢許多變化與挑戰,父母相繼因癌症過世,自己也以39歲的年齡懷了第二個孩子。

就在這段身心煎熬的期間,一位醫生朋友的介紹,讓她接觸到《修練當下的力量》這本書。

開始修練「當下的力量」

在這之前,方念華並不熟悉這類書籍,但是讀了之後,她突然有一種「開悟」的感覺,除了買好幾本送給一些正處於生命難關的朋友,自己的書架上,從此也多了一些心靈書籍。

這本超越宗教的心靈書,直指「當下」的重要性,讓當時面臨許多人生變化球的她,彷彿在心靈抹上一層薄荷油,身心安頓在平靜與感恩之中。

今年五月初,方念華出差到中國大陸西安的大涼山進行節目錄製工作。為了善用長途飛行的時間閱讀,她從書架上隨意帶走的,就是另一本心靈書,《當下,繁花盛開》。

這兩本書名都有「當下」。不禁令人好奇,專注於當下,為什麼那麼重要?

方念華體會到,不需要以過去的經驗,來判斷現在的狀態和認知;也不需要對未來感到恐懼或焦慮,並回過頭來判斷當下這一刻的感受。尤其,方念華一向重視細節,如果一直斤斤計較,等於是用過去習慣的模式,處理每一個生命情境,並沒有活在當下。

她強調,「不同的生命情境,是不同的人生考卷,應該有不同的答法。有時候其實可以輕鬆一點,把它當成是非題來答,不需要每一題都當成申論題。為什麼會覺得生命中有不可承受之重呢? 就是因為把每一個當下,都當成過去的重複。」

─摘自《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圖片提供:天下文化;瞭解更多本書,請上天下文化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