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眼睛忙、茫、盲,國人平均一天7.8小時盯著大小螢幕

世界視覺日,注意視力健康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6-10-13

瀏覽數 74,900+

眼睛忙、茫、盲,國人平均一天7.8小時盯著大小螢幕
 

(六成台灣人皆在光線不足的形況下使用3C。照片提供/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禮拜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提醒世人注意視力健康。

每年此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也會發布「全台護眼趨勢調查」,九月中,該會透過網路問卷與面訪,回收1085份樣本的最新調查發現,國人每日盯著大小螢幕的平均時間為7.8小時,比去年調查的8.7小時,減少54分鐘。其中看電腦2.97小時,看手機2.22小時,看電視2.19小時,看智慧手錶0.45小時。

行動裝置因輕薄短小,隨時可用,調查發現,只有15%的人會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端正坐好,保持30公分以上距離使用。54%的人雖然端正坐好,但會將平板電腦或手機放在腿上,是名符其實的低頭族;更有46%的人,會趴著或躺著看;31%的人,搭車或開車也沒閒著,會在交通行進時看手機。計有五成八的人,以不良姿勢使用裝置的時間超過一年以上。

手機螢幕小,必須近距離睜大眼,眼睛睫狀肌收縮時間久,容易造成眼睛疲累,調查指出,有76.8%的民眾出現眼睛疲勞、痠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症狀;五成民眾使用3C不到30分鐘就感覺眼睛不適;更有近三成的人,不適現象超過一年,但都沒有去就醫,忍耐力超強。曾去就醫的比例僅有4.4%。

眼睛忙、茫、盲,國人平均一天7.8小時盯著大小螢幕_img_1

(四成台灣人習慣趴著、躺臥使用3C​。照片提供/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國人眼睛黏3C的時間,比睡覺時間還長,」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秘書長蔡景耀說,民眾用眼錯誤習慣已直接反映在眼睛健康狀況上,包括不休息、不就醫、光線不足、姿勢不良和行車晃動間使用等,都是破壞視力的五大殺手,也可能導致眼疾提早發生。

2015年國衛院的研究指出,每天長坐7小時以上者,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比每天坐不到3小時者高出2成,可能就是長時間觀看螢幕所致。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觀察,過去老花、乾眼症約在40歲後出現,白內障則是50歲以上中年族的眼睛病變,現在診間40歲以下的病人多很多。

台大眼科醫師葉伯廷說,國外視網膜病變的高峰期多在50歲以上,台灣則有兩大高峰,另一個高峰落於20~30歲,而年輕族群有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多來自高度近視。估計,國人近視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人口占1/5,在全球數一數二,原因不外,學生時期考試課業壓力大,其次就與電腦、手機入侵日常生活脫不了關係。

葉伯廷指出,現代人不可能不用電腦、手機,但歐美國家的高度近視人口不像我們這麼高,因為他們戶外空間大,也會走到戶外運動,而眺望遠處就有助於舒緩眼睛疲勞。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呼籲國人注意視力保健,提出「二不三要」的護眼通則:不要在晃動行進中使用、不要在光線不足或大太陽下使用。三要:每使用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要多走出戶外遠眺大自然、要每年定期檢查眼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