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從來不只是關於美。
一塊招牌、一個變電箱、一個菜市場攤販、一個在家附近的盪鞦韆……經過設計的巧思與改造,能改變的不僅僅是市井街容,更可能是解決食安問題、用路安全、甚至是幼兒教育等發展的關鍵。
從2006年至今,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發起「都市酵母計畫」,號召人馬,播下了一顆顆用設計改造臺北的種子。細心灌溉、除蟲拔草,10年之後,在成為世界設計之都的臺北,這些一個又一個讓城市更好的想法,將成長為怎麼樣的小樹呢?
在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的「國際設計大展」中,周育如擔任6大展館中「臺北風格2館」的策展人。關於臺北的模樣、設計能帶來的改變,不僅關於政府、關於設計者,也關於每一個你,這一次,周育如要用「活的展Taipei Issuuuue」讓你一次看見。
設計的價值,在於你能改變什麼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自2010年起醞釀、發酵到舉辦至今,都市酵母始終參與其中;事實上,周育如執行過的大小案子,每一筆設計,背後都有待解決的都市問題。
99%不合法的招牌:小招牌製造所
台灣至少9成以上招牌都是違法,原因是根據建築法,招牌廣告其實需申請許可證:申請一個招牌,需全棟樓都同意,造成每年申請案件比例遠不及豎立比例。
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小招牌製造所與公部門合作,聯合設計師一起推動改造計畫,除了辦講座、也走入店家實際進行合作,累積至今已有超過100家店聯手打造新招牌。
改造招牌,能夠影響什麼?周育如說,這不僅牽涉到民眾的美學素養、廣告商素質、法規建設,也進而決定了我們的城市景觀、區域特色,甚至牽涉到教育層面。
大賣場不會告訴你的事:市場小學計畫
由此延伸,周育如談到大賣場出現、傳統市場消失的現象。有次,她到小學作調查,問小朋友:雞有幾隻腳?小朋友回答:6隻。她問:香蕉怎麼賣?小朋友答:一根一根賣。
相較於傳統市場的人情味、在地特色與文化,大賣場多半採制式規格、販售處理好的食材,設計團隊注意到這樣的議題,便發起市場小學計畫,選定萬華區的三所國小,開啟了老舊區域活化活動,不僅實際進入學校教學、更深入市場與店家合作進行改造,最後帶著孩子們走入市場,重新找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周育如回憶,有位老闆說:「我今天賺了一百萬,因為我和國家未來主人翁做了生意!」回想起來,菜市場之於小時候的我們是什麼樣的地方?只要一點設計思考介入,就能改善原本的髒亂與冷漠,保留下屬於城市的特色與人情味。
好好玩,並且對自己負責:公園改造
全國有32萬個小孩,卻只有30座鞦韆。為什麼?
在設計之都的國際Open Call計畫中,都市酵母與basurama團隊也觀察到公園空間的運用。相較台灣公共場所琳瑯滿目的警示標語,周育如問國外團隊,如果要放標語,他們會放什麼?他們說,只要一句話:「好好玩,並對自己負責。」
周育如說,這句話,就是改善城市環境困境的解方。誰不希望自己的環境充滿趣味、好玩?對自己負責,表示願意主動體驗與創造。團隊於是著手改造公園設施,並且實際觀察民眾的參與情形,她說:「民眾不是愚笨的。」重點在於改變民眾參與意識,讓創意發生,也讓冷漠消失,讓城市與居民真正產生互動,帶來正面影響。
這不是成果展,這是一個活的展
確定辦展後,周育如說:「我們跟市府溝通,這不是成果展,這是一個活的展。」
什麼是活的展?它是關於臺北市所有人的生活、臺北市的發展、對未來投資的思考;它是你可以親眼看見、體會、感受、生活在其中的展覽。英文取為Taipei Issuuuue,以議題出發,至少超過70項議題,每一個議題背後,都包括了各種與你我息息相關的都市問題與討論,它是一個持續發展、改變、有生命、仍持續進行中的展覽。
在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參與城市改造設計的團隊,如都市酵母 x basurama、5% Design Action、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cxcity、王艾莉設計有限公司、Continuum創新設計諮詢公司&臺灣互動設計協會、毅泰管理顧問X寰陞國際、築點設計等都會參加。
為了讓各種議題能在「活的展Taipei Issuuuue」中被呈現,此次風格2館也特地規劃出4大區塊,從議題、訪談、生活現況與未來策略以及民眾投資等4區依序呈現,採循序漸進的方式觸發大家對於議題的發酵及行動力,進而以新的視角重新思考這些不同議題,並探討城市與未來的連結,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改變的力量。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國際大展:國際設計大展「活的展」】
時間:2016.10.13-10.30 10:00-18:00 免費入場
地點: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北向製菸工廠
「Re-create Taipei 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 」粉絲專頁
【想知道更多「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資訊,可至: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團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