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復健不用辛苦奔波!萬華醫院推動「一站式復健服務」

善用科技輔具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6-10-02

瀏覽數 74,650+

復健不用辛苦奔波!萬華醫院推動「一站式復健服務」
 

中風患者的復健療程,有時很單調無聊,現在借助科技工具,病人可以邊復健,邊玩類似Wii、PS4的電腦遊戲,讓復健過程不再那麼枯燥無趣,不但效果佳,也更省時省力。

30多歲的張先生(化名),今年3月因腦血管阻塞中風,從醫學中心轉介來萬華醫院復健,當時可以說話的他,不能坐、不能站,經過三個多月復建後,現在已經可以自己站起來。

協助他復健的科技工具是一台虛擬互動復建機,這台站立桌,桌上有電腦,桌下連上感測器的卡榫,可將張先生的腰部、骨盆和膝蓋固定住,在安全站立的環境下,張先生一邊玩著打乒乓球、射擊等遊戲,例如要打在螢幕上左右出現的乒乓球時,他的身體與下肢就會看著螢幕而移動,藉此訓練軀幹和下肢的活動力。

70多歲的阿嬤雖然不像年輕的張先生的遊戲積分快速上升,但也玩得不亦樂乎,可以站著復健半小時。

今年初在日本輔具大展看到這台售價40萬元的虛擬互動復建機,立即引進的萬華醫院,是國內少數打造一站式復建服務的社區醫院;2004年就成立「中風暨腦傷中西醫整合復健療程」,醫療團隊會先與患者、家屬和照顧者討論溝通,再為患者量身打造專屬的復健療程,每天上午、下午各有3小時的復建療程,也會定期評估、修正復健內容。院內的復健設施多元,包括虛擬互動復健機、動態平衡訓練儀、中醫推拿針灸,以及可修復傷口、促進氣血循環的高壓氧治療等。

復健不用辛苦奔波!萬華醫院推動「一站式復健服務」_img_1

上銀科技設計、造價數百萬元的步行復建機器人,8月也首先在萬華醫院臨床試用,已有十多位病人用於復健。這台外型有些笨重,以機械外骨骼帶動下肢,模擬步行動作的機器人,可協助中風、腦傷、下肢萎縮的患者復健。上銀也將整合病患使用經驗,讓機器人的介面設計更人性化。

「復健要打團隊戰,需要職能、物理、語言、心理、社工等部門合作,」萬華醫院院長應堃輝說,台灣醫療技術先進,中風致死率已逐漸下降,但仍有六成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需要長期復健,但健保論次、論量計酬,很多醫院都是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各做各的,中醫、西醫分散,很不利於復健患者。

此外,健保對於住院規定,最多只能給付28天,不少患者只好奔波於各個醫院。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62歲的李先生,去年10月突然中風,嘴歪一邊,跌坐在地上,雖然自己還能走進中和住家附近的醫院,但因頸動脈嚴重阻塞,左手已經不聽使喚,無法自主活動。

受限於健保給付醫院的住院天數,李先生半年內換了三家醫院,照顧他的李太太也快累倒了。今年2月李先生來到萬華醫院,配合復健團隊為他們規劃的中西醫整合復健療程,4個月後,李先生就能走路,順利出院回家,並持續回診復健。

萬華醫院也因這套中西醫整合復健療程,今年7月獲得國際復健認證機構CARF(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Facilities)的肯定,是亞洲第五家(中國大陸3家,新加坡一家),台灣第一家得到該機構認證的醫院,讓台灣的復建療程與國際接軌。

不過,目前健保並不給付復健病人的住院費用,萬華醫院20多張的復建病房,都須自費,以四個月住院(包含病房費、三餐費用等)的復健整合療程來計算,約需花費30萬元。

高齡台灣,長照也將進入2.0時代,回歸社區照顧是長照的核心精神,萬華醫院定位於此,也持續落實。

(本文照片提供/萬華醫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