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運用台灣既有的硬體優勢,和台灣伺服器大廠廣達聯手出擊,加上自身系統軟體研發能量,研發出BAMPI(Bare-Metal Provisioning from ITRI)系統軟體,成功以整體輸出方式,進軍日本雲端市場,與日本前三大電信營運商之一合作,在資料中心進行自動化軟硬體部署。
台日一切合作的契機,工研院資通所業務總監徐銘宏指出,最早始於日本311大地震。
311大地震後,日本廠商發現,建築物倒塌會讓資料等無形的資產消失,如果把資料放在雲端,或許是可行的解決方法。
而台灣ICT技術強,311大地震後也給予日本捐款協助,維持友好關係,日本因此找上台灣,「我們當時成立雲端中心,積極開發大型軟體,他們剛好有需求,雙方很快就match,開啟合作之路,」徐銘宏說。
而就日方需求研發出的系統軟體BAMPI,究竟是什麼?
資通所所長闕志克說明,BAMPI可以為資料中心進行自動化軟硬體部署,透過簡易的使用者介面,提供遠端安裝、更新軟體、設定作業系統組態的自動化工具,能同時支援部署達500台以上的伺服器。
闕志克進一步解釋,資料中心一開始本來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我們要做的,就是裝上第一套軟體。」
(圖說: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
過去這個過程,因為沒有軟體協助,必須人工安裝,為100台伺服器裝上軟體,平均要花上1900小時。時間通常被耗在人為出錯,不清楚是哪一台伺服器出了問題,就必須全部重新洗掉,再來一次上。
「但有了BAMPI,一切變得容易,」闕志克指出,一台有BAMPI系統軟體的伺服器,能直接操控數百台伺服器,裝設軟體、調教機器,完全由BAMPI操作,不需要人力涉入,「BAMPI會自動告訴你,100台裡有哪幾台沒裝成,每100台伺服器的安裝時間,也可以縮短到3個小時。」
事實上,隨著物聯網、雲端發展,對過去以硬體見長的台灣各大產業來說,軟硬整合是重要的轉型。而BAMPI直接攻入營運商,代表資通所和廣達軟硬整合的成功。
但徐銘宏表示,為了和日方合作,研發BAMPI的團隊成員,著實吃了不少苦頭。工研院向來著重技術,專業不在商品化,直接和營運商合作,不僅要面對時間的壓力、品質的要求,還要在繁瑣的細節上不斷修正,「所以研發人員調整心態很重要。」
徐銘宏強調,資通所秉持「以客為師」的原則,即使過程面臨重重挑戰,雙方仍互動良好,日方甚至因此做出些許調整。
例如本來日方要求資通所要有精通日語的人才,「我們當然盡量配合,但後來日方看我們工程師普遍英文好,也開始覺得英文很重要,必須國際化,」徐銘宏笑稱,彼此熟稔後,本來稱呼日方人員的日文名,後來都直接以英文姓名相稱。
目前,資通所和廣達和日本營運商的合作,已出貨超過3000套伺服器,有8次的合作訂單;在全世界類似的系統軟體中,不論在自動化、表現、速度等各方面,BAMPI都居領先地位。
闕志克認為,現在要持續開發、提升BAMPI的效能,等到夠成熟,也能作為獨立軟體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