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學習中了解自己!傳播所讓我不再畏懼發聲的講台

【遠見 × UrSchool︱學習經驗談】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6-08-26

瀏覽數 16,150+

從學習中了解自己!傳播所讓我不再畏懼發聲的講台
 

分享人: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畢業生/賴世哲

照片提供:賴世哲

從資工到傳播學系

大家好,我是賴仕哲。104年畢業於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大學念的是淡江資訊工程學系,目前就職於國泰人壽擔任保險業務。大學會想轉系的契機在於大四上一堂資料庫的必修科目時,我很認真聽台上的教學,卻怎麼也聽不懂,我覺得這樣學習很浪費時間,更何況未來要以此項專業當工作時,我一定會相當痛苦,所以我毅然決然的找尋其他有興趣的出路。

後來藉由考試的方式進入大傳所。到了一個新的領域,開始看很多的論文,直到寫完論文畢業。入伍後,在當兵閒暇之時看了一些書籍,發現一般的上班模式無法真正讓自己富有,因此再度轉念尋求其他出路。儘管我一路上不斷的改變未來的方向,但我不會後悔當初的任何一個決定。因為每個時期的累積成長,才能慢慢成就現在的自己。

喜歡遊戲並不等於會喜歡資工

大學我進入了資工系,當初覺得自己蠻喜歡打電動,假如可以自己寫遊戲的話感覺也不錯,而且也是當年相當熱門的科系。就以這個為考量做分發填選。另外我那時化學成績還不錯,因此第二順位選了化工。最後以指考的分數進了淡江大學。進到了資工系後發現邏輯的能力很重要,假如邏輯不好很容易卡在一個地方很久,要寫好程式需要花長時間的思考。而我卡住就無法靜下心來思考,認為與其花在電腦前這麼多的時間,還不如花時間多增加與人接觸的機會。所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選擇大傳系。

在大四的時候就藉由研究所的考試轉換跑道,來到我當初認為我有興趣的大眾傳播所,他是被歸類在文學院。文學系跟工科的生活來比相對輕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較多的報告,訓練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做簡報及上台報告的技巧,以前只要上台就會緊張到不行,後來慢慢習慣上台後,發現跟台下觀眾互動也挺好玩的,克服了我害怕上台的毛病。

在研究所期間自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課堂較少,會有很多的時間和資源自行運用,假如不好好把握住的話,學費可是不會少收呢!

讓人一遊未盡的淡大

淡江大學,坐落在半山腰中,校園具有微微的坡度,冬冷夏熱是淡水的特色。校內學生都是以步行為主。學校周邊圍繞著各式各樣的美食,宵夜更是出類拔萃,藏在各條大街小巷中,在這裡變胖是相當容易的事。在學校社團方面,總類多到不勝枚舉,各個領域都具備完善,學校在社團資源上相當豐富,擁有一棟社團大樓,平常課餘都能在那與人交流。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淡江是個相當豐富多元的校園,學校常花錢整治校園環境,許多婚紗都以這裡為拍攝景點,我很喜歡這裡的一切,待了六年還是覺得相當新奇。

求知慾更勝於學習力

資工系學的是寫程式所具備的相關知識,包含數學運算的概念,程式語言的指令碼,建構寫程式觀念等等。對於這項專業的養成,興趣與否會因人而異,所以如果怕選錯科系的話,可以自己找時間先借一本C++之類的程式書籍來自學,遇到問題有辦法主動請教人或自己想辦法解決的話,代表你有這方面的求知慾,未來比較不會有排斥感,在上課期間會比較清楚自己在學什麼,而不會茫然的聽從學校的課程與教學,能及早知道自己有沒有辦法適應往後的工作。

後來我轉換跑道進入研究所後,覺得自己學到的知識能從口中說出來,才是自己真正懂的,對於學習上比較有意義。大傳所上課方式多以報告為主,每週都會分組報告理論或案例,由報告的組別替大家上課,再由老師講解補充不足的地方。在這個階段主動學習變得很重要,越努力會得到越多東西,也會看出跟別人的差異,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議題時,就能與老師討論畢業論文的最終考驗。

廣泛的社團經驗卻讓我後悔

當時的我不斷參加社團,想豐富我的大學生活,大一參加熱舞社、高中校友會;大二參加高中校友會幹部、公關社;大三參加轉聯會、溜冰社、詞曲創作社;大四參加鋼琴社、吉他社,研究所持續參加吉他社、鋼琴社、還有西洋音樂社。參與的程度有深有淺,現在還保持聯絡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校友會當幹部時期的朋友,其他社團因為退出後沒有交集,就漸漸失去聯絡,現在覺得挺可惜的,沒有好好的經營。

如果再一次選擇的話,我會希望早點進入音樂系的社團,因為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當幹部,跟朋友有更深的接觸,並把友誼持續延續到畢業後。另外也能增加自己練習樂器的時間,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在電玩上面,多一點表演機會來發光發熱。不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興趣,早點找到並深入研究跟交朋友才是我想強調的。

專欄簡介:

UrSchool是一群由熱血大學生組成的義工組織,我們希望能搭起高中生與大學生們的橋梁,讓高中生真正了解各學系、領域的特色、發展與出路,以及適合何種特質能力的人,以免只憑字面上的解讀與憑空想像,甚至僅按照分數選填,而進入與自己志趣、能力不符的學系適才適所必能有為,讓我們一起串接不同領域的人才吧!

從學習中了解自己!傳播所讓我不再畏懼發聲的講台_img_1

>>更多教育分享資訊可至UrSchool網站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