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畢業後留在台灣或往大陸發展?你怎麼選擇?

【遠見 × UrSchool︱學習經驗談】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6-08-05

瀏覽數 24,000+

畢業後留在台灣或往大陸發展?你怎麼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分享人:北京清華大學/城市規劃研究所畢/高崇軒

照片提供:高崇軒

UrSchool採訪編輯: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 / 黃培陞

關於我

我是高崇軒,大學就讀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研究所同時申請了兩所學校。一所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學碩士,另一所則是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研究所。會錄取清華大學有段小插曲,我的家庭屬於外省三代祖籍在江西,當初考慮申請大陸學校,大部分的親戚相當鼓勵,他們認為既然同文同種未來發展並不差。即使如此,由於家族中許多長輩和大陸有貿易往來,早期資訊不發達,大陸仍有不少關於偷竊、擄人、搶劫的傳聞,讓從小生長在台灣的我感到些許卻步。

如果讓我有機會更早選擇,我可能會選普林斯頓。普林斯頓一直是我心目中求學的理想學校,但名校申請的人才眾多,當初我等了很久依然沒收到寄來的入學通知;相比之下同樣為國際名校,清華大學釋出非常大的善意。還記得當年清華邀請我去北京面試,非常驚訝地,面試當天下午就收到錄取通知,而且談論過程之中非常愉快,學校方面也給予我不管是住宿或是學費上的減免。過沒多久,普林斯頓居然也寄來了錄取通知,但我考慮到先答應了清華,並不可以背棄自己的承諾。為了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也為了一探大陸,我選擇到北京。

我看見大陸未來城市發展前景

清華大學以思想活躍、課程嚴謹著稱,比如說我們設計大課特別國際化,包括外籍老師、學生,時常有學業上的比賽,促成中西兩方相互學習;此外,課程也不斷引進歐美最新知識,並由建築界最具權威的教授嚴格指導,舉例來說我們期中期末都要交小論文、每一週幾乎都有筆記、彙報方案、課堂作業,除了專業課外一整年30學分(至少15門課的負荷),我都不知道自己碩一是怎麼挺過來的。總歸一句,清華大學這三年扎實的學習,保證你能把這專業做透並了解大陸建築行業的各個面向!

畢業之後我留在北京

工作方面,我選擇在北京工作。當地主要有三大建築事務所(北規院、中規院、清規院),我選擇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要是因為我的導師在此,循著清華的人脈,個人的發展會更寬廣些。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不拿清華的學歷回台灣發展?評估之下,我主要考量到台灣對於大陸重點學校的學歷,有著一種不能說的疑慮、市場相比之下更是遜色許多。而如果選擇留在大陸發展,北大及清華的學歷就非常好用,因為它象徵的是一個口碑(清華象徵實作實力強、北大則是彙報分析能力佳)。

長期發展來說,建築以往在當地都有漫天喊價的情況,相當缺乏法治司法等約束。恰好,去年大陸公布的135規劃(每五年公佈的政策白皮書),它特別強調法治精神,等於說未來法治一旦落實,加上目前政府主張的打奢政策,整體之下城市規劃前景顯得更為公平、合理些。我覺得我學的專業,將來在北京能有很多事要做。在社會責任及自我實踐上,我想留下來讓更多人的生活更美好!

你願意來大陸發展嗎?聽聽why or why not?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首先和大家分享個數據,在北京所有台灣生學生,畢業後留下來的不到三成。(離開原因不外乎:個人適應不良、找不到合適工作、家人情感牽絆),而剩下的三成也無法逃過,與整個大陸的人口一起競爭工作。個人適應影響了你對於環境的心態,身為台灣人,適應北京需要花上一段不小的時間,但只要你適應了就能在這地方待下去!

以我個人的例子,首當其衝的便是霧霾問題。從前我在台灣,從來沒有經歷過霧霾,一到北京尤其冬春之際非常嚴重,導致我一開學整整病了三個月;至於路上塵土多、垃圾隨意亂丟,台灣媒體也報導了不少。就我看來最沒有辦法接受的,正是結合交通混亂人車不遵守交通秩序的亂象。

在大陸,法規允許汽車可以紅燈右轉,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不可置信的路權、車權、人權三方衝突。以前的人,覺得開車的人是社會中堅份子、領導,必須禮讓三分,這就與台灣相對重視行人權的觀念嚴重牴觸。看似落後台灣很多的觀念,其實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理解行為背後的目的,不是人民本身沒素質而是他們不願意遵守,像是集體闖紅燈,全部人都闖了只有你一個人在原地等。等紅燈的人成了少數,闖紅燈的人成了常態。某種程度上守法就是吃虧,所以這裡的人不願意守法。

只不過,我在這裡將近四年的期間,明顯發現人口素質低的人漸漸減少,以前搭地鐵是沒有人會靠右的,能搶得上就趕快搭,所以不能說大陸沒有在進步。有人說大陸教養落後我們一代,但人也必須吃飽穿暖了才有辦法談禮儀;而我認為這裡有辦法在一代的時間內趕上台灣,既然你想在這裡發展就必須理解!

至於工作環境方面,台灣或許會稍微講求論資排輩,但大陸職場他們更講究的是背景實力(包括年齡、社交手腕、家世背景等)。如果你想就業,其實上海會是個好選項,台商在上海的勢力大,當地給予台灣人比照上海市民等各種生活待遇;北京有非常多學術資源豐富的名校,但如果想留在北京工作,你必須認清事實:現在已經不像早期,需要台商投入大量資金,只要你帶著一百萬臺幣就可以當老闆的年代。自2008奧運後,中國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強大,他們轉而吸引世界上大量,最先進的技術最優秀的人才。那時候開始,台商的優勢就漸漸沒了,想留在這裡工作,你就必須認同當地價值、跟這裡的人一起公平競爭。

給台灣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一句話

你選擇留在大陸,就必須一個人去面對一些事情。因為在職場、學業上你交到再多的朋友,他們終究無法陪你一輩子;很真實地,工作上特別必須忍受交通擁擠、人事部門壓榨、不被環境所認同等各種困難,這一切所有的負能量你得自己吸收。最終還是得回到,你要怎麼面對環境中的不平等、要怎麼自身調適。呼應一開始強調的話,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得執行負責到底。

專欄簡介:

UrSchool是一群由熱血大學生組成的義工組織,我們希望能搭起高中生與大學生們的橋梁,讓高中生真正了解各學系、領域的特色、發展與出路,以及適合何種特質能力的人,以免只憑字面上的解讀與憑空想像,甚至僅按照分數選填,而進入與自己志趣、能力不符的學系適才適所必能有為,讓我們一起串接不同領域的人才吧!

畢業後留在台灣或往大陸發展?你怎麼選擇?_img_1

>>更多教育分享資訊可至UrSchool網站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