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推薦好書:《跟著莎士比亞去上班》
作者:金奈映、千榮俊/譯者:樊姍姍、楊琬茹/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16年5月24日)
書籍介紹:
莎士比亞──
皇家國王劇團CEO、商業個案研究專家,
所有職場上難解的問題,四百年前他早就告訴我們答案!
你討厭上班嗎?覺得自己活在職場悲劇中嗎?4大職場溝通主題、12齣莎劇經典,辦公室生存必讀文本。莎翁擅長以組織內的「政治」為主題寫作,刻劃人性、洞悉人心,清楚交代角色做出決策的因與果,因此其劇作不僅廣為流傳四百年,更是英國歷代君王的處事寶典。本書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找出在團體裡生存的處世法則,並能一一應用於組織,不管是個人動機、決策、人際網絡、分工合作、矛盾衝突等各方面,都能幫助你掌握解決之鑰。
書摘搶先看:
過度堅信自己的人《哈姆雷特》
這部作品被認為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深奧且最精華的一部。《哈姆雷特》描述了主人公哈姆雷特在為含冤而死的先王報仇之過程中所透露的外在矛盾與內心糾結,被評為優秀的作品。
有些人不太聆聽其他人的意見,這種人物在組織中稱為老頑固。然而並不是只有無能的人才會這樣,出乎意料的是聰明且具有高度競爭力者對於他人的提議常常反應得僵硬死板,學歷越好、外部工作經歷越華麗的人越難透過不同角度處理問題,反而容易強硬推行自己的解決方法。
那麼這些精英如此死板的作為究竟源於何處呢?答案就在於過度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具有確認偏誤者一開始會因為乾淨俐落的成果以及落落大方的發言被人們認為很聰明。因為他們的理論很堅定,對他們來說:負面的理由有一萬種,正面的理由也有一萬種;但是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人卻很辛苦,隨著相處時間增加,和討厭對話者或是不管說什麼都只假裝願意傾聽者一起工作都很累人。
以知名台詞「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而廣為人知的哈姆雷特王子也是「確認偏誤」的代表性範例。《哈姆雷特》也曾由張藝謀導演改編為電影〈夜宴〉,切實描述母親與叔父再婚後受到衝擊的王子如何自己一手造成悲劇的故事。哈姆雷特的母親葛楚德(Gertrude)賢慧又美麗,但是丈夫死後因為難耐孤獨而和小叔柯勞狄(Claudius)結婚。隨著兩人結婚,原本排名王位繼承第一順位的哈姆雷特只能再次回到王子的身份眼睜睜地看著叔父即位。
結婚前母親葛楚德盡力討哈姆雷特歡心,叔父也同樣努力。但是在兩人結婚當天,哈姆雷特下定決心不承認他們,同時宣布不參加任何儀式。哈姆雷特是因為推測父親遭到殺害才產生這樣的作為,並且懷疑和父親最親近而對權力有強烈欲望的叔父主導了暗殺事件。究竟身為皇后的母親介入暗殺父親的事件到何種程度呢?就算沒有直接參與應該也間接扮演了暗殺父親的重要角色吧?他想要親自解開這些疑惑。
某一天,哈姆雷特從巡查城堡的哨兵身上聽到了可怕的傳言。傳說看起來像是過世父親鬼魂的幻影在城牆徘徊,發出充滿血淚的控訴。部下雖然擔心,但是哈姆雷特深信只要父親出現就會說出實情,決心在深夜時分前往城堡。過了一陣子真的見到了亡父的鬼魂。
周邊的人都很擔心,認為哈姆雷特見到鬼魂後可能會發瘋,或是遭到假冒父親鬼魂的惡靈欺騙。但是哈姆雷特確信目擊者所陳述的鬼魂不管是外觀、語氣還是步伐就是父親沒有錯,決定前往見鬼魂一面。
這就是一種「確認偏誤」──不相信在世之人的充足證據,卻認為自己默默想像的亡父的狀況最正確。部下何瑞修(Horatio)和馬賽勒斯(Marcellus)鄭重地警告哈姆雷特可能看到了幻象,因為若是傳出丹麥王室繼承人精神錯亂的消息可能會引起問題。但是哈姆雷特陷在失去父親的悲傷、王位被拔除的相對剝奪感、以及遭到母親背叛的複雜感覺當中,認為可以從父親身上聽到「真相」,甩開了隨從,前往鬼魂指引之處。
不出所料,鬼魂說遭到柯勞狄殺害含冤而死。在電影《夜宴》中,皇帝說即位前遭到叔父以毒蠍的汁液殺害。《哈姆雷特》原著中鬼魂作證說遭柯勞狄以茛菪榨取的汁液毒殺,事實上這是沒有任何物證的主張。當然柯勞狄快速地掌握權力,而哈姆雷特成了徒有虛名的王子,從這個角度來看「背後分明有問題」的推測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有幾分道理。但是請仔細觀察,哈姆雷特的勢力並沒有突然萎縮,皇后或是國王表面上對待哈姆雷特的態度也沒有不同。其實外在狀況沒有任何不同,只有哈姆雷特自己「過度反應」。
具有確認偏誤者容易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再加上如果這種人位居指導者的位置會產生相應的自尊心,但是內心深處還是充滿被害意識,覺得不知道誰會背叛自己、自己會因為無法動搖的外在環境受到損害等。
Solution-調節莽撞型同事工作速度的溝通法
・強調「沒有完美的狀況」
具有確認偏誤者大部份都懷著只有自己一人堅持的原則。進入組織時常常會說「因為水土不服」或是「因為這裡特有的文化」而受到挫折,雖然他們所說的沒有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無法適應環境變化。如果遇到剛加入公司像哈姆雷特這類的決策者,有必要勸慰他們並同時慢慢讓對方了解狀況:「沒有完美的狀況,一起努力逐漸克服這個狀況。」
・「雖然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但偶而也要迂迴行事。」
對具有確認偏誤者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妥協。進行某項專案或是裁決途中遇到其他「有力的」利害關係者介入時,無法按照既有方式進行的狀況屢見不鮮。當然原則上應該要正面反駁並且堅守正確的立場,然而如果正面突破很可能會導致不利局面的話,徹底發揮靈活性才是賢明的處事方法。雖說如此,具有確認偏誤者難免會有想要無條件突破狀況的欲望,所以為了避免許多人受到傷害,有必要提出懷柔政策表示:「雖然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但偶而也有必要迂迴行事。」
・「隨著時間過去,事情會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發展。」
具有確認偏誤者容易感到悲憤不已。就像前面所說,這些人常會抱怨自己以外的所有狀況。請同理當事者的原則,並且向對方表達長遠來看對方所想的願景或是價值肯定會有機會實現。
(圖文提供:時報出版;瞭解更多本書,請上時報出版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