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

小診所大醫師100!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6-02-25

瀏覽數 34,350+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
 

最近流感病毒來襲,許多人紛紛不敵這波肆虐,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冒症狀,各地診所也因此人滿為患,大排長龍的掛號人潮,更見證其傳染力之可怕。

你可能沒有想過,這些你因為感冒而去就診的社區小醫院,其實正肩負著家庭醫師的重責大任,他們了解每個家庭不同的健康狀況、熟稔你曾罹患之病史,更積極發揮關懷、悉心照顧之角色。

《遠見雜誌》3月號,特別揭露這些默默在醫療基層耕耘的100位醫師,這些醫師都是把病患當家人、朋友,傾聽患者的心聲,耐心衛教。這100位,開的都是小診所,卻是每一個社區內的大醫師。

在這些醫師中,每一位都有令人動容的故事,雖然相比在大醫院名氣響亮的專科醫師,他們可能不是那麼有名,但認真照顧每一位居民的用心,可是內心最深刻的感動。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許銘能就說,雖然在目前的健保制度與就醫習慣上,許多民眾一生病就想要往大醫院跑,但事實上,有很多大醫師,在社區內提供很重要的照護功能,且基層醫師更能兼顧每位不同病患之狀況。

他表示,小醫院並不是代表醫療技術不夠發達,僅是某些大型儀器沒有那麼齊全,但對於80%以上的病症,都能有很完備之照顧。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1

比方說,貢寮樂文診所的章殷超醫師雖然家住木柵,還是每天開車守護整個東北角,堅持巡迴做居家訪視、社區醫療,一做就是19年。他自掏腰包與計程車業者合作,接送長者到診所看病,熱心助人的程度,讓前鄉長一度把他當成假想敵,還有鄉民勸他出來選縣議員,但他還是堅持把醫生本份做好。

因為他認為,在人口老化的偏鄉,陪伴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推動在宅醫療服務,也能讓行動不便老人有更好照顧。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2

而台北好心肝門診中心的許金川醫師,是有「台灣阿肝」之稱的台灣肝病權威。他把每一位病人都當成自己家人,也用心傾聽不同患者的心聲。在醫師生涯中,更成立全台唯一的「免費醫療諮詢門診」,將時間奉獻給病人,賺錢不是他的目標,最大的希望,就是願天底下不再有「肝苦人」。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3

高雄傳家家庭診所的李佳燕醫師,熱衷貼近民眾,更有十足耐性,積極幫過動兒找回自信。為了伸張正義,她是台灣第一個為家暴受害者開立醫療診斷書的醫師,還與病人建立朋友關係,在病患心中,他不只是醫師,還是全家大小的心靈導師。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4

台北張孟源內科腎臟科診所的張孟源醫師,為了延緩病友步上洗腎宿命,從飲食營養開始衛教,並花錢請營養師來教導病患正確飲食。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5

台中展弘耳鼻喉科的曾梓展醫師,是患者眼中的「暖醫師」,就連隨口問當地的計程車司機,也認識他。他認為,醫師責任不只要醫病,更要關心他們心理狀態,所以在看診時,他喜歡跟病人聊天,聊他的生活、家人狀況。此外,他更結合現代科技,設有APP讓病患可以追蹤看診進度,減少候診時間。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6

台北周正成小兒科的周正成醫師,視守護過敏兒為最大使命,如果遇到重大需要轉診之患者,不只是單單寫好轉介單,而是會幫病人找到最合適的醫師,掛好號。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7

而台南建志牙醫診所的施建志醫師,開業之初即已設老人門診,專療被拒收的病人,任何狀況再不好,有失能、失智的高齡患者,他通通都幫忙照顧,為讓身障者順利看診,還動腦筋開發特殊輔具。目前他跟兒子共同合作,兒子專看小而牙科,父子聯手爭回弱勢醫療權。

更多的感動故事,請看《遠見雜誌》3月號。

把病患當家人、賺錢不是目的!那些小診所上演的感動_img_8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