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

【荷事生非︱華文荷蘭資訊平台】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5-12-24

瀏覽數 15,100+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圖說:身著全套軍服至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參加Militracks軍備祭典的觀眾。)

文:黃又嘉 /攝影:黃又嘉

說起紀念二戰的荷蘭博物館或景點,相信多數人會想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但很少人曉得,在荷蘭東南方一個人口不滿四千人的小鎮Overloon,座落著全荷蘭最大的戰爭博物館。如今,這裡不僅是二戰歷史的教育現場,也是軍事迷和坦克迷的朝聖之處。不過,究竟這座博物館保存了哪些「戰爭」的內涵?70年後的今天,這座戰爭博物館瀰漫著什麼樣的氣息?「戰爭」又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展示在博物館呢?

戰爭博物館-軍械器物在二戰後的歸宿

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Nationaal Oorlogs-en Verzetsmuseum)位於荷蘭東南方北布拉邦省(North Brabant)的Overloon。在這座人口不滿四千人的小鎮中,座落著全荷最大的戰爭博物館。整座博物館園區包含「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Marshall博物館」和佔地35英畝的「自由公園」(Liberty Park)園區。

二戰末期,荷蘭東南方的林堡省(Limburg)、北布拉邦省,以及西南方澤蘭省(Zeeland)的部份地區,仍為納粹軍隊佔領區。由美國第一裝甲師與英國第七裝甲師組成的支援盟軍,因無法由Overloon北方的Arnhem反攻納粹,因而南移至北布拉邦省另覓他路。於是1944年,荷蘭第一場、也是唯一一場的大型坦克戰役就發生在此。此役為解放南方荷蘭的關鍵戰役,戰爭代價極其高昂,幾乎造成Overloon與鄰近城市(如Venray)全毀而必須重建(註1:go Dutch: Battle of Overloon unique in modern Dutch historyLiberation Route Europe: The Battle of Overloon

戰後,來自Overloon的Harry van Daal認為此二戰遺址有其就地保存的必要,並於1945年倡議招募荷蘭各地留存的軍械,因而成就了這座「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於1946年開館。她除了是荷蘭最大,亦是荷蘭於戰後最早建成之紀念二戰歷史的博物館。

(註2:同性質的荷蘭二戰博物館,例如1999年於阿姆斯特丹設立的Verzets Museum、1949年設立在Arnhem的Airborne Museum和其他集中營舊址,例如位於Den Bosch的Nationaal Monument Kamp Vught等。當然,若論及二戰主題最著名的展館,莫過於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了!)。

隨著2005年的增建計畫,「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與來自南荷蘭省(Zuid Holland)Zwijndrecht的Marshall蒐藏(Marshall Collection)合併。以後者命名的「Marshall博物館」,其蒐藏座落於比鄰購入的大型倉庫內。該批完整的軍械蒐藏,不僅包括二戰時期的軍械產物,還囊括80年代冷戰下的軍備武力(註3:Oorlogsmusea.nl),大幅提升了原先博物館的藏物水準。幾近200台二戰以及冷戰時間的軍械產物在此一字排開,戰地的虛擬場景更為展館添上幾分臨場感。這種種除了紀念1944年的Overloon之役,也成為今日戰爭與軍械迷的另一個朝聖去處(註4:European Traveler: Visit the Overloon War Museum in The Netherlands)。

World of Tanks: Dutch National WWII Museum Tour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1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2

上圖為Marshall博物館,下圖為自由公園(Liberty Park)。

靜態博物館vs.一年一度的動態戶外軍展「Militracks」

談到荷蘭紀念二戰歷史的展館,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往往是人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名字。而位於荷蘭東南小城的戰爭博物館園區,即使佔地廣大又歷史悠久,恐怕還是難以被排入觀光客的寶貴行程。但正由於其位處荷德兩國邊界,讓博物館園區成為舉辦一年一度的軍備祭典「Militracks」的不二人選。Militracks為大型的戶外軍械展覽,每年在不特定月份的週末舉辦。觀眾除了可買票進入博物館園區,亦可於活動當周周末實際搭乘軍備車遊園、參觀軍展市集等活動。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3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4

一年一度之軍備祭典「Militracks」的活動實況。

今年(2015年)的Militracks於5月16~17日舉辦。當週末,人們不忌天雨淋漓(或許這樣的雨天,多少也為回顧戰爭史添了一點感傷氣氛),老的小的、著全套軍服的、城裡城外的人們,可以選擇在戶外園區一睹軍備車風采,或安靜走入室內博物館,細讀戰爭史料:屠殺、空襲、死傷人數、抵抗、集中營、戰時宣傳、實地攝影......這些幽暗的歷史,在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中自然不會少。博物館最後的一座小型猶太會堂,在紀念亡靈的同時,其令人屏息與神傷的氣氛,與戶外那種軍備競賽式的節慶氣氛,多少形成對比。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5

圖: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博物館參觀動線尾端的一個小型會堂。左方的猶太六芒星與右方十字架,象徵戰爭底下的受難者,不區分猶太人、基督徒、或來自各民族國家的人民,而皆應在歷史中被悼念。(圖片來源:Israeli Krav International

歷史距離我們有多遠?戰後七十年

若說紀念戰爭歷史是以古鑑今,那麼興奮地期待軍械展示,是否顯得有點過分與無情呢?但在Militracks舉辦的自由公園裡(事實上,那是一片曾經發生過血腥戰役的森林),當親見一台台精細保養、功能完好的裝甲車與坦克,載著園區訪客大剌剌地從泥地上駛過,那濺起的泥水花,夾雜著觀眾的讚嘆與手機快門的喀嚓聲所構織成的畫面,難以不令我印象深刻。不可否認的是,與戰爭共生的科技進展,在眾人嘆息歷史傷痛之餘,也是後代予以頌揚的戰後附屬品。納粹德國在二戰後成為歷史罪人,但在那段歷史的大量侵略需求,卻也造就出德國軍備的精良口碑。更有趣的是,Militracks軍備祭典的展示亮點,即屬於那些來自德國的軍械車。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6

圖:Militracks2015年展示的亮點之一:德國坦克「Sturmgeschütz III Ausführung」。(圖片來源:Militracks

戰後70年,德國軍械車再次駛入這座曾遭戰火蹂躪的叢林。迎接它們的,是戰後第二、三代的歐洲子民。這些軍備車有些屬於私人收藏家,僅此一年一度回到此座戰爭現場,在觀眾面前展示。在讚嘆好萊塢電影場景一躍眼前之際,當年遇見德國坦克的恐懼或許不再了?歷史汰換的速度之疾,令人有些措手不及。在留下一張身著軍裝男子的背影照之後,我走入號稱超過上百攤位的「軍展市場」(Militaria Fair)。大量的書籍、服飾、配件、與人潮,一再說明著軍械收藏無非是一種嗜好,有它的族群,共享特殊的收藏品味。(註5值得一提的是,參觀戰爭博物館與今年軍展,是我少數幾個觀展經驗中,男生廁所大排長龍,而女廁無需等待的特殊案例。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7

圖:軍展市場(Militaria Fair)側寫。(圖片來源:http://www.militracks.nl/en/militaria-fair/

讓戰爭屬於一座博物館!

「War belongs in a museum」

(荷文:Oorlog hoort in een museum,中文:戰爭屬於一座博物館)。

「讓戰爭屬於一座博物館」,不僅是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宣言,更反映了人類在戰後半世紀的和平期盼。這句博物館網站首頁的短短引言,除了點出這座位於荷德邊界博物館的特殊身分──保存戰爭,更揭示了當博物館遇上特殊主題時(例如本文討論的戰爭)所扮演的角色──博物館可用以展示一段不甚歡樂的過往(試想歐洲各個納粹集中營舊址),或嘗試在詮釋中提供寬慰、歷史解釋、甚至參觀者經驗轉化的可能。想當然耳,一座包容戰爭的博物館,旨在封存一段人類相互殺戮的過去。不同於皇宮貴族古物珍玩的收藏與展示,一座戰爭博物館,其以古鑑今的教育目的,往往意在言下。

自由的代價高昂,能在21世紀的今天,平平靜靜地回顧戰爭歷史,更是種奢侈。不論回顧這段歷史者,是旁觀、是無奈地親身參與、是保有對科技發展的頌讚、或是其他,這種可以不分國籍、種族、性別,齊聚紀念一場可以僅被保存在館中的戰役,彌足珍貴。期盼這「讓戰爭屬於一座博物館」的宣言得以落實:讓人們把歷史意義帶回家,而戰爭,就留給博物館吧!

希望與絕望的秘密角落—阿姆斯特丹安妮之家

Nationaal Oorlogs- en Verzetsmuseum

地址:Museumpark 1, 5825 AM, Overloon

電話:0478641250

博物館相關資訊網站:

National War and Resistance Museum

National War and Resistance Museum, Overloon, Netherlands

P.S. 建議開車前往。

作者介紹:黃又嘉 Uga Huang

高雄人。來到荷蘭發現自己並不高,開始寫作之後發現自己思緒雜亂;大學主修公共行政,但對社會學比較認真;現在是藝術史碩士生,但對當代藝術比較關心;對畫廊與博物館有種莫名的參觀責任感,但在荷事生非的第一篇文章是荷蘭媒體;希望荷蘭一直保持腳踏車文化,摩托車不要變多。

專欄介紹:「荷事生非」

將戰爭留給博物館!荷蘭國家戰爭與抵抗博物館的和平期盼_img_8

【瞭解更多荷蘭,請至荷事生非:官網FB粉絲團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