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國際大數據權威 麥爾荀伯格教授再度旋風抵台,首站就來到《遠見雜誌》與東吳大學共同舉辦的「大數據時代的T型人才戰」校園論壇,與全校師生分享大數據運用的產業未來優勢。)
別再說大學教育對就業沒幫助,全球近年最熱門的資料科學人才,在矽谷年薪起碼300萬台幣起跳,現在在台灣也領先英國,有專門的人才培育基地,東吳大學搶先創立巨量資料管理學院。今年九月已經迎來了首屆新生。
九月中來台參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主辦論壇的國際大數據權麥爾荀伯格,也撥空來東吳大學演講與道賀。他很高興台灣竟有大學對巨量資料如此重視,連他在英國任教的牛津名校,都還沒有為大數據設專院。
東吳副校長兼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院長趙維良,相當自豪地說,首批碩專新生,水準高到令人嚇一跳。平均年齡是40歲以上,多有業界經驗,其中不少來自於國內知名的金融業、科技大廠等,為了追求關鍵新趨勢,都積極回來當老學生。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念大數據課程,對職場競爭力加分的效果好,不少人還是公司主管力推下來上課。
然而,資料科學家須懂資料,又要有想像力,這個為培植頂尖資料分析人才而設的學院,會不會很難唸?趙維良認為,許多人以為要學程式才能玩資料,其實不一定,重點在於培養出玩資料的嗅覺,懂得運用各類資料分析軟體也可以。
至於還沒進職場的學生,如何善用大數據打造高收入機會?麥爾荀伯格當天在東吳演講,面對滿場年輕學生,更鼓勵他們善用資料創業,可以用相對低成本的資料來源,贏過很多有龐大預算的研究機構或公部門。
像是阿根廷的官方物價指數,因為當地黑市猖狂等因素,難以採信。最後權威的 《經濟學人》雜誌,使用了幾個阿根廷經濟學家建議,改用電商網站上的商品價格數據,反而更即時精準。最近,一個年輕新創團隊做的語言學習網站多鄰國(Doulingo),也比許多權威學術機構,更能掌握一個平常人學外文的歷程,結果從中找到新商機。原來,這是因為網站上蒐集了無數網友實際學外語的資料,在用大數據分析出,最容易快速翻譯成他國語言的方法作成軟體出售,比起一般機器翻譯軟體品質更高。其實,做Duolingo語言學習社群,不需要太龐大的成本,卻能靠取得的資料賺到錢。
看來,善用大數據,可以為台灣找到更多高薪工作機會,也有機會從中捧出全新的產業與公司。
(圖:會後合影/左起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東吳大學副校長兼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院長趙維良、經濟部長鄧振中、麥爾荀伯格教授、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