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暑假,更多學童又會變成小小低頭族,家長也不免擔心,孩子掛在網上的時間愈來愈多,該怎麼辦?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近日完成調查1440位國小五、六年級的上網行為,公布「2015年兒童3C產品使用與上網行為大調查」,顯示3C產品已是台灣學童的生活必需品,57.4%的國小高年級學童有自己的電腦(包括平板、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47.9%的學童有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比2013年的調查增加了1.6倍。
在使用時間上,九成孩子平日會用,周末使用的比例更高達九成六。進一步分析,有自己3C產品的學童平日平均使用時間超過3小時,是沒有3C產品學童的2.1倍。更有二成學童假日使用時間超過5小時,是沒有3C產品學童的2.2倍。
以用途來看,學童最常上網看影音(93%),其次是玩遊戲(81.7%)與上社群網站(80.6%)。他們看的影片種類非常多元,以看音樂MV(58%)居多,接下來是爆笑短片(48%)和卡通(42%),其餘時間才會看偶像劇、綜藝節目、教學影片。
依照學童的上網行為,兒福聯盟將這群小小「行動原生族」分為沉迷族、輕忽族和超齡族三種。
沉迷族,平日使用時間超過3小時,假日使用時間超過6小時,如果出門忘記帶3C產品,就會感到焦慮不安。這樣的學童約占一成八,男生是女生的1.8倍。
也有一成九的孩子,會用生日或1234等簡單的數字當成上網密碼,他們相信網路傳播的訊息,極可能在網路世界裡被騙上當,屬於輕忽族。至於超齡族,約有三成七的孩子會主動上網瀏覽過於色情或暴力的內容,或是玩超齡的網路遊戲,參與討論成人話題,對於其心智成長、價值觀的形塑有不小影響,不可不慎。
幸而,也有四成六的孩子屬於網路模範生,會自主分配寫功課、上網和戶外休閒時間。這些孩子中,女生的比例是男生的1.8倍。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網路是不可逆的全球趨勢,家長要有心理準備,不能視其為洪水猛獸,但因其中有太多陷阱,必須協助孩子認識網路安全。
為了協助家長選擇親子友善的應用程式內容,Google play特別增加家庭專區,只要點選標有「家庭星號(Family Star)」的應用程式、遊戲、電影、電視節目和書籍,就能親子共樂,悠遊安全友善的網路世界。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提醒,家長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陪伴孩子擁抱數位與網路的力量,也要懂得運用網路安全機制,例如設立密碼,建立保護個資安全的觀念,才能為孩子建立一個安全健康的網路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