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智慧製造,從物聯網做起

【名人專欄】

黃慧珠
user

黃慧珠

2014-11-21

瀏覽數 13,800+

智慧製造,從物聯網做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製造業歷年產值穩佔GDP四分之一強,是支撐國家經濟的中流砥柱,亦是我國最高度國際化的產業。近年來,製造業面對國際產業競爭、區域整合浪潮、新興市場變化與中國供應鏈在地化等挑戰,能連年維持成長,足見產業基本功的深厚。

近二年來,先進工業國家推動「再工業化」,如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德國的「工業4.0」、日本的人機共存未來工廠等,其目的十分明確:利用科技優勢拉開國與國之間的製造業競爭差距,牢牢掌握價值鏈的控制權與定義權。台灣製造業擅長的靈活低成本優勢,在中國製造與工業大國再工業化的夾殺之下,未來挑戰勢必加倍嚴峻。

IBM在全球服務數萬製造業客戶,從中看見幾項值得與您分享的重大趨勢:

一、人力成本與智慧製造:製造業不可能永遠逐低廉人力成本而居,當中國人力成本升高、產業欲回歸台灣時,卻又必須面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透過智慧自動化降低人力因素的影響,才是長久之計。

二、新興科技與製造業服務化:無論美國的AMP計畫、德國的工業4.0,都是植基於物聯網、CAMS(雲端運算、海量資料分析、行動裝置、社群應用)、3D列印甚至機器人技術等新興技術所推動的變革,其影響最鉅的是製造業的服務模式。台灣推動製造業服務化,勢必要跳脫擰毛巾的精省思維,重新思考新興科技在價值鏈中扮演的角色,並大膽啟用創新。

三、虛實整合與智慧工廠:全球製造業的再進化,具體化來說就是智慧工廠。智慧工廠透過物聯網串聯人、機器與物理環境,形成即時無縫、虛實整合的運作體系;再與產業價值鏈結合,讓工廠與企業管理流程、外部市場形成網路化,最終能全面改善製造的時間、成本、效率、品質、彈性。

從自動化走向智慧化非一蹴可幾,作為初試水溫的第一步,我們建議可從立即可行又具有長期產業價值的物聯網做起。

無論是虛實整合或製造智慧化,第一步都是要在製造業重要生產線與機台等生財設備上搭載感測器、再透過即時互通的網絡,傳遞到資訊中心,讓這些生財設備能夠與人溝通, 這就形成了物聯網。過去製造業的資訊架構與自動化是兩個獨立系統,沒有深層且即時的關聯性。物聯網的任務就是把這兩個系統連結再一起,透過雲端傳遞與管理,將海量資料分析並萃取洞見,為管理層帶來成本分析、使用率優化、生產智慧化的轉型。

在傳統製造環境中,物聯網應用也能帶來立即而快速的投資效益。舉例來說,當我們運用感測器為台元紡織廠重現了紡廠的整體氣流動態,分析優化並在雲端實現自動化管理,台元紡織廠的能耗不僅立即節能50%,且產能良率、空氣品質、作業安全、員工健康都顯著提升。取得具體成果後,台元團隊為了讓業界能一起向上提升,經常熱心邀請同業參觀紡廠、毫不藏私地公開其作法,其使命感與胸襟值得敬佩。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試想,當總產值超過4500億台幣的傳統紡織業因為導入物聯網科技而全部動起來,整體產業會如何受惠?甚至, 當總產值達17.74兆的製造業也因導入新的物聯網應用而全部動起來,又會是甚麼樣的光景?當台灣製造產業因此而轉型後, 物聯網產業鏈也因此而有更多的實際案例, 對于台灣產業的商業價值與創新,又會有多精彩?

在台元的案例中,製造業不僅因物聯網獲益,更是一次成功的操兵,讓資訊科技與製造業界雙方從實務中獲得珍貴的協作經驗。智慧製造是資訊與製造融合後的全新產物,許多創新做法與最佳實務都是在過程中一步一步探索挖掘出來。我們深感榮幸能夠遇到如此具有前瞻眼光與開闊胸襟的業界前輩,同時也期待與更多製造業激盪火花,為台灣的智慧製造跨出第一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