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個中國才能維持和平

丘宏達
user

丘宏達

1992-09-15

瀏覽數 10,800+

一個中國才能維持和平
 

本文出自 1992 / 10月號雜誌 第076期遠見雜誌

每當我國在外交上受到挫折時,就有人提出雙重承認與分裂國家模式;認為可以打開外交上的局面,因此這個問題必須作一個客觀的分析。除此之外,還需要研究這個模式對台海兩岸關係及國家統一問題有何影響?

主張雙重承認與分裂國家模式的人,多以德國與韓國為例,認為德國先分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同時與許多國家建交,且均為聯合國會員國,最終達成統一。

在韓國方面,目前也分裂為大韓民國(南韓)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同時與南北韓建交,包括前蘇聯及現在的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大國。

雙重承認與分裂國家

因此有些人認為這個模式應適用於台海兩岸關係,即其他國家同時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且共同進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換句話說,其他國家應承認「兩個中國」,國際組織亦同。這種看法與主張,表面上很動人,但做得到嗎?

事實上,德、韓情況與中國不同,現分析於下:

北韓土地較南韓大,但南韓人口較北韓多一倍;南韓是聯合國大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決議認定,為朝鮮半島在聯合國監督下選出的唯一合法政府;南北韓分界有一九五三年七月三十七日簽訂的停戰協定。

至一九九0年為止,南韓與世界上一有二十五個國家建交,北韓與一百零二個國家建交,有六十八個國家同時與南北韓均建交;南韓參加十七個國際政府間組織,北韓亦參加十個政府閒組織;現雙方均為聯合國會員國。

東、西德的情況是,西德土地比東德大一倍,人口多三倍;所有國家幾乎均承認西德,而最重要的是前蘇聯自西德建國開始,就一直承認西德;東德在最近統一前也有許多國家承認,且雙方均加入許多政府間國際組織。雙方分界則由一九四五年波茨坦協定分別畫定,而美、蘇、法、英均為協定締約國。

韓國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日軍撤走後,由美、蘇在南北韓分設軍政府占領;一九四八年南北韓分別成立政府,均主張為全韓唯一合法政府。

德國在一九四五年五月戰敗投降後,由英、美、法、蘇占領,同年六月此四國將德國中央政府解散,其後英、美、法將其占領區合併,在一九四九年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占領區則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這二個國家的分裂均有國際協定牽涉在內,而中國並無此種情況。原來統治整個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政府仍屹立於台灣,中共則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目前兩岸之分裂並無國際協定牽涉在內,而是內戰的結果。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韓、德模式無法比照

分裂國家模式如果要在中國實現,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台海兩岸雙方的實力懸殊。因為在國際上國際法固然有點用處,但主要還是靠政治力量;歐洲及北美國家沒有一個支持在中國實行分裂國家的模式--即同時承認台海雙方的國家,而採取「兩個中國」的政策。它們認為過去多年來的經驗,已證明中共不可能接受;而中共為國際上一個大勢力,不能忽視,必須納入國際政治體系,許多東亞、南亞問題,沒有中共參與就無法解決。中共國民所得雖低,國家也窮,但一旦本身發生動亂,或支持他國作亂,或支持其他國家內部反對分子作亂,均將造成嚴重問題。目前東亞大體平靜,各國更不願將國際上大體已定案的「一個中國」--即由中共代表中國的事--又翻案,引起無謂糾紛,且危及國際和辛、安定與繁榮。

在中共方面,早已認為分裂國家或德國模式是「兩個中國」的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東、西德及南、北韓的分裂情況下,即使在法律上是兩國,但沒有德人主張他們不是德國人,或否定德國歷史文化傳統;在南、北韓情況也是一樣,沒有人主張他們不是韓國人,或否定韓國歷史文化傳統。

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台獨活動在國內外已有多年歷史,最近更發展到島內公開活動,且還能在去年國大選舉中取得近四分之一的選民支持。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更不放心接受分裂國家或德國模式。關於這點,中共申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最近出版的「轉型期的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指出,「如出現了「兩個中國」……,一旦時機成熟,台灣有人如果想換一個招牌,不就是「台灣獨立國」了嗎?」

試過雙重承認,不成功

雙重承認模式雖不可行,但有人仍不死心,認為還要試試。事實上,我國政府也試過了,而不成功。在南韓與中共建交前,我國政府透過不同管道通知南韓,希望在任何情況下均維持雙方既有的外交關係,結果無法做到,因為中共不同意,南韓為要與中共建交,只有與我斷交。

裡我方與尼日建交的情況,我方並未要求尼日與中共斷交,但中共自己要與尼日中止外交關係。雙重承認與否,關鍵在中共是否接受,不是我方可以片面決定的。國內部分人士的意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引起中共疑慮,更不願在國際上讓步。

有人更提出一種說法,認為只要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就可以達到雙重承認的目的。但中共已揚言台灣獨立就要用武力;這些人認為中共用武只是講講,但值得去宣布改國號獨立,來試試中共是否會用武嗎?

在爭取中國台灣地區的國際活動空間方面,任何想搞雙重承認,事實上達到兩個中國,進而想製造台灣獨立的企圖,都只會增加台灣地區在國際上的困難。只有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摒除台獨思想,才有可能打破國際上的孤立。

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我們已保持了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席位,加入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改為國際組織)。兩岸關係如繼續改善,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以實際有效統治中國一部分領土的政治實體資格,我們是有可能參加許多國際組織的。

摒除台獨,打破孤立

在與他國的雙邊關係上,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我國與二十九個國家維持有外交關係,十五個國家維持了官方關係(即以中華民國名義設辦事處),在八十四個地區設立了事實上是領事館(或更高層次)的辦事處,所以事實上能不孤立。這種關係當然不是理想的模式,都能保持台灣和平、繁榮的狀況,使兩岸關係作進一步的發展,將來再研究出更妥當的方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