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是重陽節,就在前一天,國民黨立委呼籲在野黨讓「長照服務法」儘速通過,為未來的「長照保險法」舖路,待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行動不便的民眾可以享有長照服務。
聽到這個消息,不少企業主與受薪階級,快樂不起來。因為長照法的繳費與支付設計,是參考全民健保規劃的。由企業主負擔六成、受薪階級負擔三成,而且費用不足夠,就立法強迫企業主與民眾多繳納,當台灣過去20年來經濟成長遲緩、甚至負成長時,只有健保一枝獨秀,支出年年成長。今年衛福部健保署剛剛審議通過的預算,又通過明年可以增加200多億支出,讓健保明年總支出達5千8百多億了。
全世界要到哪裡找這麼「好」的產業如台灣的全民健保,年年保障成長的?
但是,為什麼支出年年成長,照理說,在這個產業中生存的醫護人員應該很高興,可以享受到成長的好處,但事實卻不然!台灣的護士大量出缺,優秀醫師紛紛落跑,連國民所得只有台灣1/2的馬來西亞,最近都搶走台灣不少醫生。這證明了健保署收了很多錢,卻沒有妥善管理、分配、杜絕浪費等弊病重重!
這樣的健保署,全民還要多一個比照全民健保制度的長照險,讓他們管理嗎?
剛剛出刊的《遠見雜誌》10月號,記者們耗用了3個月以上時間,盤點明年3月1日將滿20週年的全民健保,儘管一年花5千多億,但台灣的醫療品質卻愈來愈差,潛藏不少危機。依據全民健保的經驗,讓人對長照保險不具信心,會不會又是下一代無法承擔的負擔與錢坑呢?
依據長照法計畫,2016年以後,受薪民眾除了需繳交健保費之外,還要交長照費。但是,實施後,是否會像現在的健保,財務出現赤字?變成另一個錢坑?是否造成使用浪費?又是否會有長照機構,仿照A健保費的不肖醫院、診所和不法醫師,竊取長照費呢?令人擔心。
更何況長照險採全民分攤風險的社會福利制,它不像健保,人人都能用到,主要是照顧失能者。只是照顧少數人的制度,有需要全民來負擔嗎?也是另一個爭議點。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分析,除非是先天殘障,或是意外傷害,否則,平均失能率為2.9%,75歲以上的長者使用長照的機率約為1/5,大多數民眾未必會用到。
看看日本,他們在2000年實施介護保險,因為使用量愈來愈大,目前日本政府的財政已出現大洞,不少訪台的日本人士就紛紛提醒台灣,要妥善規劃長照險,不要步日本後塵。
檢視實施快20年的健保制度,並沒有讓民眾更健康,也沒有平息醫護人員的怨氣,五大皆空、護士荒無法解決,醫院的藥師、放射師、復健師等工作沉重,凡此種種,不禁令人擔心長照險的工作人員以後是否也將如此?
每當健保財務不足,衛福部就調漲,還實施補充保費,如果長照險面臨財務危機,衛福部勢必比照辦理,然而,不是人人都用到長照服務,是否會引發反彈?尤其是年輕人,是否願意繳交呢?
10月號《遠見》雜誌深入剖析健保沉疴,如果衛福部不快速解決這些疑難雜症,就實施長照險,難保不會產生新的問題,只怕到時候,若有民眾發起拒繳健保費、長照費,就不是全民分攤風險的福利制度所樂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