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子女的你,應該還記得今天是什麼特別的節日吧?一句「爸爸,辛苦了!我愛你!」你是否曾說出口?
在面對父母親的時候,我們的心裡或許總認為,反正隨時都可以和爸媽見面,很多想為他們做的事、和他們說的話,都留到未來就好。
但很多人在父母過世之後,才去認真思索到,父母在我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後悔萬分的情緒,也只能在「子欲養而親不待」中反覆遺憾。
有空多陪陪爸爸媽媽吧!算一算自己和他們相處的時間,你會發現,你為他們做一點事,永遠也比不上他們所為你付出的。「父母親早晚會離開自己」的事實,行孝需要把握每分每秒,一刻真的也不能等!
(文:Wayne/圖:flickr Joel Sow)
【原文節錄】
父母不會永遠都在!老化社會及時行孝
老化社會,愛要及時!日本親孝行實行委員會出書,用55則小故事提醒為人子女者及時行孝,可供台灣社會省思。
《別以為還有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乍看這句話,你是否會心頭一驚?這是日本親孝行實行委員會在2010年出版的書籍,提醒日本所有為人子女者要及時行孝,並由漫遊者文化在2012年翻成中文版上市。
親孝行實行委員會代表中島大輔,是地球之星(Earthstar)娛樂公司製作人,長年離家,在外地工作生活,很少陪伴父母。當他年過35歲時,發現年齡相仿的朋友、同事聚在一起,愈來愈常聊起年過60多歲的父母,便開始思索父母的晚年生活。他認為,日本人平均壽命全球居冠,可是論到「親子」間的壽命,日本人就未必是世界第一。他進一步解釋,這是因為現代人工作忙碌,親子常分居兩地,即使父母仍然健在,子女其實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