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已成為時下熱門議題,任何人都可隨意發表看法,卻也常常因為彼此認知不同,演變成「隔空對罵、火花四射」的戲碼。
歌手羅大佑日前在公開場合,痛批年輕人愛抱怨、沒什麼了不起,他直言「我們那個時代,22K都沒有,2K好不好!」「我這個人講話真的不怕得罪人,太寵壞了」!
此話一出,立即引發網友討論,連同為歌手的陳珊妮也隨即在臉書轉發相關報導,並留言指出,「偉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跪著......為什麼年輕人就算站起來也很難爭取到公平合理的環境?因為那些陳年宿便未清的環保問題」。
這則留言雖未點名,卻被指暗批羅大佑的言論。
今年44歲的陳珊妮對上60歲的羅大佑,同樣都是創作歌手,對時下年輕人以及薪資議題,卻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民主社會可貴之處,在於人人均有發表言論的自由,尤其在科技發達時代,網民隨時可在網路上針貶時事,爭取認同。
透過理性論述,原本期待的是真理愈辯愈明,遺憾的是,薪資議題已成為不同世代的意識型態之爭,深究原因,正是不同世代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
羅大佑說的話有沒有錯?
他說,你們罵22K,22K只是一個起步,真正是看你自己賺錢的能力,有沒有本事看你自己!年輕人就把22K想成實習費,與其花時間抱怨這個,不如多培養自己的競爭力。
他說的正是老一輩的擔憂,頗有「恨鐵不成鋼」的期許。希望年輕人與其花時間怨天尤人,不如盡快練功,才能打敗天下無敵手。
聽在新世代的陳珊妮(雖然不是六、七年級生,卻被歸類為新潮歌手代表)耳裡,怎麼聽都像根針、像根刺。
陳珊妮的話有沒有道理?
她說,為什麼年輕人就算站起來,也很難爭取到公平合理的環境?因為那些陳年宿便未清的環保問題。
她說的正是時下青年的心聲,不是年輕人不努力,而是時代改變,競爭更形激烈,機會愈來愈少。不像父執輩時代,只要埋頭苦幹,就能出人頭地,即便跟上一代同樣拼命,也未必能獲得同樣的職務、報酬,也不見得買得起房子。
四、五年級生請回想一下自己35歲時的薪資與歷練,或許就能理解30世代的焦慮與不安了。更何況四、五年級生依舊佔據著產官學界的重要職務,如果這群人不退休,也難怪年輕人看不到前途與希望了。
六、七年級生也不要急著抱怨,你們雖然面臨了比父執輩更嚴峻的挑戰,卻擁有充沛的教育與社會資源,前所未有的科技商機以及無限寬廣的未來。
如果不同世代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試圖去理解彼此的觀點,就不易流於意識型態之爭。畢竟充滿偏見的口水戰,只會虛耗社會向上提升的力量,絕非你我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