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有點不滿,想用一種方式改變世界,」《小人物》創辦人兼總編輯孫大翔說。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年輕人,憑著一股急欲改變世界的心,共同創辦了《小人物》雙月刊。
許多過去看似合理的事情,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慢慢懂了一些事情,當我們想要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長輩們似乎也只是叫我們別想太多,上面怎麼說,我們怎麼做。
真的是如此嗎?從太陽花學運、反核等學生運動,年輕人已經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責任「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不是為了完成華而不實的偉大理想,只是希望盡自己的心力改變社會。
或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但我相信,在這個社會上所發生的一舉一動,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都看在眼裡,會用屬於這個世代的語言,期待改變世界一點點。
(圖片來源:Flickr muha)
【原文節錄】
我想用我的方式,當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台灣的八年級生,有什麼話想對這個世界說?意見的花朵,不止盛開在太陽花學運。堪稱台灣出版史上團隊平均年齡最年輕的雜誌《小人物》雙月刊,已出現在各大書店當中。《小人物》創辦人兼總編輯孫大翔,筆名孫翔,今年21歲,東海大學環境工程系大三生,採訪團隊10餘人,平均年齡只有19歲。
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想辦雜誌?孫大翔回答:「對世界有點不滿,想用一種方式改變世界!」大約一年半前,他把自己幾本存摺拿出來,湊了6萬元,決定創辦一本雜誌,2012年11月正式創刊。在這之前,他沒有任何雜誌編輯經驗,支持他創業的動力是源自心裡的一個問號:「到底,怎麼樣才能當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孫大翔原本就讀中正預校,生活安穩。不過,他深知自己進軍校根本不是為了保家衛國,只是為了一份穩定薪水、等著退休,他的同學也大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