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趙耀東:抓住企業的心,重建台灣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2-06-15

瀏覽數 14,450+

趙耀東:抓住企業的心,重建台灣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7月號雜誌 第073期遠見雜誌

問:你此行最大的感想是什麼?

答:今天,大陸是經濟掛帥,經濟蓬勃發展。我所接觸的兩個副總理、三個省長、三個副省長、三個市長、三個副市長,都是技術管理的,而且都在工廠有十五到二十年經驗,這可以表示大陸的決心。台商到大陸投資,最擔心的是大陸會不會走回頭路,依我從經濟面看,大陸是不太可能走回頭路的。

問:大陸經濟發展有什麼特點?

答:大陸經濟可以分三大區:一是沿海區,從廣州、深圳、廈門,到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也是我此行的重點;一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是武漢、四川,這一區農產很豐富,浦東地區所得也很高;另一區是沿邊區域,是最苦的地方,最苦的是黃土高原,黃沙一片,缺水,交通又不便。這幾個地區差距很大,好像在不同世紀一樣,我看未來平衡的機會也很少,只能拿賺錢省分繳的稅去補貼,但是不論如何補貼,也只能糊口,這是大陸經濟發展的特色,其他國家很少有差距這麼大的。

問:城鄉之間的差距很大,有沒有具體的數字?

答:今天沿海城市的國民年所得一千、兩千美金的不少,但是西北一帶邊區所得不到一百美金,沿海地區將來的國民所得,不到十年,會超過五千,甚至七、八千美金。我也問他們,這個差距怎麼辦?他說,我沒有辦法;從前,吃大鍋飯,希望大家平,平的時候就更窮,現在反過來,要把景氣救活,先富,以後再平。

先富以後再平

問:大陸發展經濟最大的阻力在那裡?

答:除了經濟開發區外,大陸最擔心的是農民太窮和農民的就業問題。大陸土地有限,很多人去種一塊地,所得不可能提高,大陸就試辦鄉鎮企業,結果效果之快、之廣超乎預料。我到鄉村去,每個人口口聲聲不談主義,只談經濟開發。

很多農民住的都是新砌的兩層樓磚房,比上海每個人只能住到一、二個榻榻米要好多了。

他們給鄉鎮企業很多優惠的作法,鄉村有土地,沒有工業,就把農地開成工業區;市場效益出來了,地價就節節高,賣地的錢三0~四0%交給中央,三0~四0%給地方,剩下的二0~三0%分給農民。各地方分法不同,有的地方如廣東番禺縣,是不分的;他們把錢變成基金,放在銀行生息,生的利息按人頭分;每個人頭每年可以分到兩千元,一家五口,一年就有一萬元,蓋兩層樓的磚房只要一萬多元。

政府規定,只要能吸引人來,條件多得很,人來了以後就賣土地,賣了土地,農民就富了。

這裡最可怕的是士氣旺盛,每個人都在談開廠。開廠以後又怎麼樣呢?他們有所謂的「二免三減」來的前兩年免稅,後三年稅只交一半,連出資人的個人所得也可以免稅。我說他們的做法比資本主義還要資本主義。

開發區個個有特色

問:鄉鎮企業有沒有後遺症?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答:總的來說,鄉鎮企業可以解決日前的經濟困難、農民的失業問題、增加百姓對中央的信心。但是經濟發展是絕對沒有特效藥的,還是要從人事訓練、培養人才、法治來做,我告訴他們「經濟可以搞活,不可以搞亂」;「地方建設可以快上,不可以亂上」。

問:除了鄉鎮企業外,開發區的情況如何?

答:大陸有十四個開發區,我看了六個,每個地方的經濟結構不同,也各有各的特色。西安是科技中心,單是西安的科技人才至少就有三十萬人,外地去投資的還比較少。瀋陽和大連比較接近,都是重工業為主,日本人來的比較多。上海底子厚,是綜合性的,輕重工業、金融、資訊業都有,也是國際化最高的。廣州是台灣、香港和外國企業三足鼎立,廈門則只有輕工業,台商最多,佔五0~六0%。

問:大陸經濟蓬勃發展,對台灣有什麼意義?

答:大陸市場那麼大,如果經濟發展,每個人所得增加一0%,或是加倍,假設所得到二千美金,以大陸十一億人口,對國際經濟是一個衝擊的力量,世界各國都在看這塊經濟餅,台灣沒有理由放棄這個機會;何況我們是同文同種,他們又歡迎又鼓勵,我們怎麼能放棄?到大陸投資,是為了台灣的未來。

要知道,台灣很多企業本來要關門,結果就因為多了大陸市場,不但沒關門,還能賺錢,這也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奇蹟,就好像打麻將的人碰到「海底撈、絕張、自摸」,又加「清一色、雙龍抱」一樣,可以說,台灣的運氣好得不得了,要好好珍惜、利用這個機會重建台灣,用高科技把流失的產業留下的空間彌補起來。

我們能打的只有經濟牌

和大陸不管談統一、還是談別的,台灣如果沒有經濟實力,就沒有發言權,所以目前台灣的嚴重課題不是對大陸投資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台灣經濟更上一層樓。如果我們經濟不能再上一層樓,三、五年後,我們對大陸就沒有任何牌可以打,我們能打的牌只有經濟牌。目而最重要的,是政府和工商界要「望大陸,想台灣」,想法子團結起來,把台灣的經濟再上一層樓。

政府要爭取工商業界的民心,和工商業團結在一起,一方面到大陸分享這塊大餅,一方面讓我們的經濟更上層樓。在兩岸政治問題沒有解決前,沒有第二種方法。我們已經不能再等待了。

問:你對大陸的高科技印象深刻,台灣和大陸這方面差距有多大?

答:科技的光譜很長,可以說,尖端科技是大陸強;應用上、產品開發上,台灣比較強,這兩個結合起來就好了。高科技也有高風險,中國人總是比較裹足不前,下一代也許會有些改進,但是如果要加速,政府就要出面。

問:有那些具體的方法可以做?

答:現在很簡單,可以再來一個十大建設,也可以動用開發基金,民間出五0%,政府辦五0%低利貸款;不能政府不投資,只有老百姓投資,那不公平。民間成功,國家整個強盛;民間失敗,卻要獨自承擔,不通的嘛。

問:依你看,如果台灣高科技不能順利發展,大陸台商目前還是把根留在台灣的情形(主要原料由台灣供應、總公司在台灣、台灣接單的作法)還能維持多久?

答:我看高科技是不能再等待了。

(何亞威採訪,何亞威、苗天惠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